有人说,菜场是一座城市的美感所在。在这里,有最温情的市井故事,也有最让人魂牵梦萦的舌尖美味。
清晨,餐厅老板王先生在张家港市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买了一批西红柿。这是店里一道主菜的原料。当年,他就是靠这道菜俘获了老婆的芳心。
今天与往日不同,商家给了王先生一张“苏州市食用农产品统一销售凭证”。出于好奇,王先生扫描了一下上面的二维码,第一次发现可以查询到食材来源市场、经营户姓名、销售时间、快检记录等食品安全追踪信息。王先生心里有了一种特别的安全感和获得感。一张小小的统一销售凭证,只是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但反映出的是百姓对食品安全的诉求和监管部门的责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了让苏城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2017年初,由苏州市食药监局牵头,市实事项目——“苏州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主要目标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信息化手段实现苏州大市范围80%以上的大宗食用农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质量可信。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已基本建成了以监管部门、市场主办方、进场经营户三方责任为核心内容,以市级监管平台、批发市场交易平台两级食用农产品质量跟踪系统平台为主架构,以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快检系统为技术支撑的区域性网络化监管体系,为苏州市食用农产品消费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构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自7月底监管体系运行以来,南环桥批发市场和各市、区7家二级批发市场的3511家食用农产品经营户已纳入了信息化管理,苏州市已累计产生进货数据15.64万批次,销货数据67万批次,快检数据6.29万批次,平均合格率提升至98.5%,有效阻挡了问题食用农产品流入苏城市场。监管体系的综合效能得到国内专家的高度评价,创新示范效果在全省乃至全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走在了前列。苏州食用农产品监管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的使命感召下,在探索“区域性网络化监管”苏州品牌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时代的新步伐。
今天(12月6日),“苏州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上线启动仪式在苏州市南环桥批发市场隆重举行。下面,就跟着记者来一探食用农产品监管的过程吧。
地点 南环桥市场
时间 11月18日 8:19:42
进货查验来源可溯
东方大道一侧,南环桥批发市场内已是车来车往,各种嘈杂声不绝于耳。作为苏城最大的“菜篮子”,这里的蔬菜、水产品的份额占据了苏州市场的八成。去年,市场总的交易量达到235.08万吨,交易额241.1亿元。
8:19:42,一辆山东牌照大卡车载着将近5万斤的各种货物驶入市场。这车货的货主是二号大棚227号摊主的尹小明。在市场门口的食用农产品(蔬菜)溯源凭证开票点,市场工作人员马上进行索证索票和查验登记。查验内容包括来源信息、检测信息、品种信息、重量信息、摊位信息、运输车辆及人员信息等,全部录入新开发的批发市场交易平台。其中,来源信息、检测信息是这些食用农产品进入苏州市场的必要条件。如果货物没有自带检测信息,那就必须经过快检。只有做到“身份证”和“健康证”两证齐全,方可进入苏州市场流通销售。今天,尹小明车上的西红柿缺少“健康证”,需要进行快检。
时间 9:10:42
快速检测质量可信
负责蔬菜快检采样工作的陈根弟来到尹小明摊位前,他取走了今天需要进行快检的西红柿。陈根弟负责两个蔬菜区的快检采样工作,每天的采样量要达110份,多的话150份也有。“关键就是不能漏掉,要求是应检的要批批检。”陈根弟对记者说道。贴好标签后的待检蔬菜,被装在一个个小塑料袋中,送到了快检室。
在这次监管体系建设中,作为项目的主要技术支撑,苏州市食药监局对全市8家一、二级农批市场都按照省级标准进行了提档升级。南环桥批发市场的快检室目前拥有多功能全自动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重金属快速检测仪、兽药残留检测仪、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检测设备。快检量从建设前的200批次增加到450批次,检测项目从40项增加到53项,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物等。一台自动检测仪,一次就可以做40个样本, 40分钟就能出结果。检测能力的提升,确保了无来源信息或无自带检测信息的食用农产品“批批检”。其他各市、区二级批发市场快检室每日快检量也提升至不少于100批次,检测项目覆盖了十大类食用农产品的40个主要项目。
10分钟后,西红柿的检测结果出现在了南环桥批发市场5楼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中心和市场交易区的大屏幕上,显示检测类型为“农药残留”、检测项目为有机磷,结果为合格。
对于快检不合格的食用农产品,南环桥批发市场快检中心主任张卓介绍,按照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要求,会让经营户停止销售并做销毁。如果经营户有异议的话,按照规定,可以在4小时之内申请复检。经过法定检测,如果结果还是不合格,那就必须销毁处理;如果法检结果合格,可以继续销售。经过提档升级的检测室,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的概率大幅降低,经营户对检测结果都是心服口服。
时间 13:30左右
一码跟踪去向可查
据悉,在这次监管体系建设中,苏州市食药监局利用大数据互联共享技术,开发了市级食用农产品监管平台,南环桥批发市场的食用农产品产地、检测、交易等流转信息都已对接市级监管平台。目前,南环桥批发市场纳入市级监管平台备案的经营户已有795户,日均产生快检记录450条、进货信息100条、销售记录5200条、数据跟踪采购商6000多户,二级批发市场大宗食用农产品交易信息同样经平台自动流转。苏州市80%以上的食用农产品流转实现了票证信息化,并对每一笔交易记录附上了二维码,做到了一码溯源,为监管部门实施高效便捷的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工作提供了便利。
记者通过扫描后台二维码得知,尹小明摊位上的这批西红柿中,有499公斤以1.2元的单价被采购员董勤广买走了。在市级监管平台的数据库中,董勤广是彩香农贸市场经营户赵三元的采购员,系统里登记了他的详细信息。这批西红柿带着“身份证”和“健康证”正在继续它的“旅程”。或许,哪位温情的男人,从彩香农贸市场买走了其中的西红柿,也像王先生一样用一盘菜俘获了自己心爱的女子呢?
一只西红柿,短短一天就走完了它的苏城之旅。但对我们的苏城百姓和监管部门而言,食品安全的期盼和责任永无止境。在苏州市食药监局的建设蓝图里,监管体系将向下游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学校食堂、集中配送单位、社会餐饮等食用农产品消费终端全面延伸,力争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在大市范围基本构建起食用农产品监管的区域性网络,把苏州建设成为食品安全的一块高地、一处食品消费的人间天堂。
(来源:引力播 编辑/钱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