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市井街巷里的南京味道,是足慰寒冬的烟火气~

2017年12月01日 19:44:40 | 来源:紫金山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如果要用一个成语定义南京,不少人都想到六朝古都四字。殊不知,烟火味的市井才是这座城最美的景色。

  每到一个城市之前,我们总爱翻阅各种攻略,做好万全准备。其实,旅行中最精彩的就是,深入城市街头巷尾邂逅惊喜。


搜狐新闻/图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烟火气,就是它的生机。12月的第一天,小编带你深入南京“里子”,寻找温暖寒冬的烟火气。


蚂蜂窝/图

  马台街:夜市里的烟火气

  你未必到过马台街,但是你应该听过这个地方。曾经一首火遍全国的南京嘻哈说唱《喝馄饨》,说的就是马台街的夜市生活。

  “马台街”得名于清朝时任两江总督的马新贻。马新贻在任职期间于马台街居住,在任时是一个很能干的官员。其死后,南京的民众为纪念他,以总督的通称“制台”结合他的宅邸“马府”,命名街道为“马制台府街”,简称“马台街”。

  作为南京曾经最有烟火气的街道之一,一到夜晚,南北向的马台街灯如昼,人如潮。小贩们在这里掘金,小青年们来这里约会,居民们把这里当成游乐园。

  伴随着夜市的关闭,曾经充满市井烟火气的街道再也听不到那句“阿要辣油”的吆喝。

  因城市建设需要而沉寂已久的马台街,其实早已“暗自发力”,即将再现热闹繁华。 近日,鼓楼区出台加快商务商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一轴一带三街区多网点”新格局中,就有涉及马台街的提档升级。

  马台街位于湖南路商圈内,商圈着力打造的“不夜湖南路”、构建南京“夜经济”新地标的规划中,明确了以“24小时文化不打烊”全新形象构筑湖南路东段和马台街特色街巷,在单纯的饮食、购物“夜经济”之余,增加“文化夜市”元素。其中,6.7万平方米的马台街青春广场项目已启动招商。

  老城南:街巷生活里的烟火气

  “吃饭了吗?”很久没有这么打招呼了,关于这句话的原始记忆,全都来源于邻里乡亲。而现在,我们的邻里乡亲在消失......


电视剧《请回答1988》剧照

  但在南京老城南,依然保留着这份街巷生活,给了我们回望从前的窗口。这里就像《请回答1988》里,原本只做了一个菜的晚饭,送一点给邻居,最后可以变成一桌菜,人和人之间亲近熟悉的睦邻关系,生活的烟火气让人留恋。


南京小资生活/图

  今年6月,南京市公布了《关于推进南京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推进南京由景区旅游向城市旅游、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等6大转变,力争到2020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100亿元以上,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达15%以上。


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 南京日报/图

  发展全域旅游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推进全资源整合,加快全域旅游重点项目建设。18个旅游集聚区承载了这样的重担。在夫子庙—秦淮河—老城南历史文化休闲旅游街区,未来将有内外秦淮河精品游、明城墙空中游、科举文化主题游、感恩报恩文化游、非遗文化体验游等特色线路推出;将有夫子庙景区VR实景演出、报恩禅修等特色产品面市;还将有集电影博物馆、电影主题酒店为一体的影视主题街区。

  南湖:美食里的烟火气

  一到天冷,就想大开吃戒。一说到吃,就想到了南湖。


南京潮生活/图

  说到南湖,老南京人一定很熟悉啦,这里位于南京主城核心位置,北临龙江新城,南靠河西新城,西望江北新区,属于成熟生活区域。住在南湖,就好像住在了南京“食物链顶端”。南湖的美食远近闻名,写一本书都说不完。


南京潮生活/图

  但住在南湖的乐趣可不仅是吃的。这里的每一条街巷,仿佛注入了南湖不同的性格,每次走过都有不一样的新鲜感受。

  很久很久以前,南湖可不像现在这样成熟,那只是一片菜地农田。“过了水西门就是菜地农田”,这是80年代刚刚住到南湖的人对南湖的评价。

  从菜地农田到遍地烟火气,南湖人看着南湖在一点一滴变化,这里的每一条街,都有着浓浓的“人情味”。


南京潮生活/图

  但由于南湖片区建成时间较早,缺乏停车位规划,近年来居民停车难问题严重。为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南京投资建设南湖体育场人防地下停车场,于今年10月完成竣工验收和备案。


南湖体育场人防工程地表效果图 龙虎网/图

  除了南湖体育场人防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的还有人民中学、田家炳中学、春江学校等3处工程。这3个人防工程预计明年正式投入使用,可提供超过1800个停车位。

  太平南路:老建筑里的烟火气

  如果说湖南路承载了8090一代的青春记忆,那么太平南路则陪伴着一群南京人成长,甚至老去。

  太平南路两旁的梧桐与民国建筑,比比皆是的金店、饭庄、书店......沉静古朴,一切都显得非常亲切。虽然紧邻着新街口,却充满市井气。从太平南路走一遭,就沾染了一身烟火气。

  据悉,为了恢复太平南路往日荣耀,秦淮区提出了“太平南路复兴工程”,并于去年实施了太平南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据媒体报道,太平南路全线建筑立面整治已于今年6月底完工,民国风貌特色街区整体亮相。

  从完成整治的外墙可以看出,沿街建筑色彩主打“民国灰”、点缀“民国红”。


太平南路整治后 南京日报/图

  太平南路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建筑立面整治共涉及道路全线73栋房屋,部分现状较好的仅做立面清理,部分年久失修的重点改造,两侧街巷部分房屋也纳入整治。

  如果没有了充斥着烟火气的建筑、街巷、道路,城市总像是缺了点什么。以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地方为载体,实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从中结成的情意,是南京最稀缺的人文资源,它让城市不会成为缺少“阳光和植被”的钢筋水泥森林。

  (来源:紫金山新闻 编辑/李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