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棒了!中科院新增院士中,还有一位扬州籍(附名单)

2017年11月29日 09:42:07 | 来源:央视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昨天,2017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扬州“院士榜”随之再添两人,分别是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德仁,以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

  【人物名片】

  樊嘉,男,1958年3月出生,汉族,籍贯江苏江都,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肝外科主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祖籍江都。这位从扬州走出的妙手仁医所率领的肝癌研究所团队诊治的患者中,10年以上生存的约1600余例,5年以上生存的约5000余例。

  “当医生,需要树立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引领你为了患者,不断去探索前行。这条征程上没有终点,只有出发。”作为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从车间走上手术台 成为妙手仁医

  世界首例、亚洲首例、中国首例、上海首例……据统计,经樊嘉手术的患者最大年龄93岁、最小年龄2岁;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团队诊治的患者中,10年以上生存的患者约1600余例,5年以上生存的患者约5000余例。

  从一开始连刀都不会拿,到主刀、带教、完成众多高难度肝脏手术、胰腺手术,再到结合国际先进的手术案例,创新自己的手术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凭借大胆的设想与精湛的技术,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首例”。

  上世纪70年代,高中毕业的樊嘉被分配在一个纺织厂做机修工。那时候的他,从没想过自己会从车间走上手术台。

  1977年恢复高考,樊嘉本来报考的是某工业大学的纺织专业,却误打误撞进入了南通医学院。“这段经历回想起来很宝贵,它让我认识到了各行各业的艰辛奋斗,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樊嘉深知,“机器修不好可以修第二次,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往后的日子里,便不断钻研外科技术。”

  医学科研,绕不开跌打滚爬

  知名肝癌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至今已为9000余例肝癌患者实行手术,其中包括1800余例肝移植术。按照1:5的总患者人群手术率统计,近5万肝癌患者曾接受他的诊治。

  看到的患者越多,越觉得早期发现对肝癌至关重要。樊嘉带领团队,经过3年攻关,在患者血浆中筛查到由7个miRNA组成的早期肝癌诊断分子标记物。这一里程碑式突破,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全新检测方法,意味着将可大幅提升患者诊断率、生存率。目前,分子标记物模型已获中、日、韩专利;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检测试剂盒,业已完成多中心临床验证,并于今年8月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三类器械注册证和准生产许可证。

  作为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医学科研,需要一种价值观来引领。” 他曾说过,医学科研,绕不开跌打滚爬,不计较时间的付出、名利的得失,沉得住气、静得下心,这些都是做医学科研的“必修课”。

  为人谦和,有着浓厚的家乡情结

  樊川镇党委书记佘纲与樊嘉相识。在他的印象里,樊嘉有着浓浓家乡情节。

  “我跟他接触大约有五年的时间,他为人很谦和,治学很严谨,对家乡的事业、对家乡的人特别关心。” 佘纲说,这两年江都卫生事业发展比较快,区人民医院迁建以后,樊嘉牵线搭桥帮助医院的核心科室寻求合作,有些已达成了初步意向。

  【28日10:00报道】

  201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61人,又一位扬州人当选

  刚刚,中国科学院正式公布了2017年院士的增选结果。今年共计有61名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外籍院士增选结果同步产生,本次增选共有16位外籍专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学院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中,又有一位扬州人入选。他就是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杨德仁。

  怀念在扬求学的时光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给予科学研究人员的荣誉和鼓励,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将和团队老师一起为国家微电子产业和光伏产业作出更多的贡献。”电话中的杨德仁显得非常谦和。

  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浙大“工科男”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再到如今的中科院院士,杨德仁教授说,最快乐的事还是做一名浙大老师。

  “非常怀念在扬州的求学时光,初中和高中都是在扬州扬州市第一中学度过的,毕业后考入了浙江大学。”杨德仁说,印象最深的就是班主任左鹤越老师和数学老师陈咸豪。“这些良师的循循善诱,为我的性格塑造、习惯养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欣喜于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虽然离开扬州,但父母在,则家在,所以我的家永远在扬州。” 杨德仁说,这几年感觉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让他很欣喜。

  今年5月,杨德仁曾因江苏发展大会扬州论坛回扬。他从个人角度,给家乡提出了两点建议和一点希望。

  “一个是重建扬州古城,打造成古城景区。”杨德仁表示,扬州古城有着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保存完好,建议在现有的“双东”历史街区、南河下历史街区和个园、何园的基础上长久规划,将扬州老城区打造成为一个在国内独树一帜的古城景区。

  “另外一个就是建议扬州加大太阳能的推广应用。”杨德仁表示,太阳能是清洁能源,有着很好的前景;同时,扬州也是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希望扬州在太阳能可再生能源方面加强应用推广,打造绿色能源城扬州市。

  希望大学生能为国家做贡献

  杨德仁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小小的风车模型,有阳光时会无风自动,阳光越好,转速越快。这是个“太阳能风机”模型,动力来自于一块小小的硅太阳能电池,以硅为基础实现太阳能发电,这是杨德仁带领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硅材料研究实验室正在尝试产业化的项目之一。杨德仁教授希望20年以后,以硅为基础的太阳能,能成为我国和全世界的主要能源之一。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杨德仁有一些经验与年轻学生分享:“希望大学生有一点理想,能够为这个国家做一点事情。”记者通过浙大校友了解到,杨德仁的学生都知道一句话:“做我的学生,两条高压线不能碰——不准伪造实验数据,不准论文一稿多投。”

  据说,每年新学生入学,杨德仁都要给他们上课,强调学术研究中诚实品质的重要。

  “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杨德仁说,这是他对自己和团队的要求,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不易。

  人物履历

  1964年出生于江苏省 扬州扬州市,1985年浙江大学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本科毕业;

  1991年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半导体材料工学博士;

  1993年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晋升副教授,其间在 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访问研究。

  1995年初赴德国FREIBERG工业大学工作,1997年5月被浙江大学特批晋升教授;

  1998年初回国在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2000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今年5月,杨教授曾因江苏发展大会扬州论坛接受记者采访。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杨德仁童年、少年时代都在扬州读书,17岁离开扬州,先后赴杭州、德国、日本求学,最后又返回杭州,扎根在杭州。

  “虽然离开扬州,但父母在,则家在,所以我的家永远在扬州。”杨德仁说,这几年感觉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让他很欣喜。在论坛上,杨德仁从个人角度给家乡提出了两点建议和一点希望。

  第一是重建扬州古城,打造成古城景区。杨德仁表示,扬州古城有着5.09平方公里老城区,保存完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建议在现有的“双东”历史街区、南河下历史街区和个园、何园的基础上长久规划、拓展,将扬州老城区打造成为一个古城景区,在国内独树一帜。让外地游客可以吃在古城、玩在古城、用在古城、享受在古城,离不开古城。

  第二是建议扬州加大太阳能的推广应用。杨德仁表示,太阳能是清洁能源,有着很好的前景。扬州是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光伏产业在扬州得到蓬勃发展,希望扬州在太阳能可再生能源方面加强应用推广,将绿色能源普及到民众心中,将扬州打造成为绿色能源城扬州市。

  此前报道:

  【28日9:37】

  201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61人 两诺贝尔奖获得者当选外籍院士(名单)

  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今天揭晓,共有61人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1人,化学部9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人,地学部10人,信息技术科学部6人,技术科学部12人。在新当选的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男性58人,女性3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为54.1岁,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占91.8%。

  为优化院士队伍学科结构,在2017年增选工作中,中科院进一步加强了对新兴和交叉学科、以及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的支持,专门建立了新兴和交叉学科特别推荐机制,成立了国防和国家安全特别推荐小组,并特别增加名额用于支持新兴和交叉学科候选人。今年,继续有多名新兴和交叉学科候选人当选,其中有5人通过特别推荐机制推荐;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也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通过此次增选,院士队伍的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完善院士制度。2014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进行了章程修订内容最多、调整力度最大的一次院士制度改革,将原来的100多个推荐渠道收紧,仅保留了由“院士和有关学术团体”两个渠道推荐,并通过评选机制、退出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定位。

  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本次院士增选工作是改进完善院士制度后进行的第二次增选,2017年1月1日正式启动,经过推荐、通信评审、公示、会议评审以及全体院士终选投票等程序产生。

  根据改进完善院士制度方案关于适当增加外籍院士名额的要求,中国科学院今年新增选外籍院士16人。其中,安德烈·盖姆和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新当选外籍院士来自8个国家,波兰、荷兰、乌兹别克斯坦3国首次有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坚持外籍院士标准的前提下,重点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候选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国别分布也更趋合理。

  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共有院士 800人,外籍院士92人。

  2017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共61人,分学部以姓氏笔画为序)

  数学物理学部(11人)

  化学部(9人)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人)

  地学部(10人)

  信息技术科学部(6人)

  技术科学部(12人)

  2017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

  (共16人,按英文姓氏字母为序)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赵姗姗)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