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们来看您了。对不起,我们来迟了!”一声迟到了38年的“妈妈”,满载着对越作战老兵对英雄母亲的愧疚与恩情。这几天,句容烈士张三根80多岁的老母亲邰秀英仿佛又听到儿子的呼唤,而且白天梦里都萦绕在耳边。
这迟到了38年的认亲一幕,发生在句容市民政局的会客厅。日前,对越作战烈士张三根生前的指导员、排长不远千里,来到该市看望烈士尚健在的老母亲及家人。1977年1月,家住句容市华阳街道北相村的青年张三根光荣入伍,在对越反击战中,为了救战友,于1979年2月17日牺牲,那一年,他年仅23岁。之后,张三根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员,荣立二等功。“我们对越作战部队总共牺牲了20人,当年张三根为了救战友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指导员刘贤艺回忆起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
指导员刘贤艺对邰秀英说:“今天我们这些战友过来,是为了当初的一个承诺,在战场上牺牲战友的家人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就是您的儿子。”刘贤艺介绍了此行来意,“我们想为牺牲的战友们在当年对越作战的地方——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给张三根烈士建立衣冠冢,了却一二八师三八四团‘攻坚英雄连’全体官兵及亲属的多年心愿。”张三根烈士的母亲邰秀英听了直抹眼泪,直说这么多年,当地政府一直抚恤烈士亲属,只是自己太思念儿子,希望有生之年能去儿子牺牲的地方看一看。
会面后,指导员和排长在张三根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句容市兆文山烈士陵园中张三根烈士的墓前拜奠,向逝去的战友敬酒、上香并敬献花圈,以表哀思。临别之际,老母亲邰秀英拿出了一条珍藏多年的毛毯让指导员和排长带走,以做建衣冠冢之用,这是张三根当年在对越作时用过的毛毯。指导员和排长留着热泪,对老母亲邰秀英说:“妈妈,您等我们来接您去广西看咱们的兄弟张三根。”
(来源:扬子晚报网 编辑/张闻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