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80年前,美国牧师约翰·马吉与约翰·拉贝、明妮·魏特琳等国际友人共同组建了“南京安全区”,庇护了25万难民。马吉还用16毫米摄像机秘密拍摄日军暴行,而他拍摄的影像成为留存至今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画面。
1937年,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合影。右二为约翰·马吉,中为约翰·拉贝
80年后,约翰·马吉之孙克里斯·马吉决定追寻祖父足迹,来南京拍摄下这座城市今日的样子,拍摄完成后将通过摄影展的形式,来表达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理念。今天,克里斯·马吉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了媒体见面会,讲述来宁拍摄的缘起,介绍自己的拍摄历程和未来的发布计划。
克里斯·马吉接受采访
59岁的克里斯·马吉是一名职业摄影师。今年8月,他代表家族来宁参加紫金草国际和平纪念章颁发仪式。作为一名职业摄影师,8月的南京之行使克里斯·马吉萌生了追寻祖父足迹,探寻今日南京的想法。
克里斯·马吉在南师大内拍摄
据了解,克里斯•马吉的拍摄时间分为今年10月、11月和12月三个阶段。今年10月他已经在南京市第十二中学、鼓楼医院、栖霞寺等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拍摄,此次来宁是开始第二阶段的拍摄。马吉整体拍摄思路是通过捕捉同一地点的新旧对比,反映80年来南京城市的变化发展,表达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理念。拍摄题材分为三类:一是从1937年约翰•马吉拍摄的南京大屠杀电影胶片中,选取建筑、街道和河流画面,拍摄80年后相同地点的照片;二是从南京民国时代的老照片中,选取具有时代代表性的画面,拍摄相同地点的照片;三是拍摄具有时代特色的南京地标,反映南京的建设发展。除拍摄地点画面外,拍摄也将融入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人物摄影。待拍摄完成后,将于明年在国外出版摄影集,并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举办马吉摄影作品展。
马吉说,他很早就接触到了祖父拍摄的影片,并深深为之震惊,而来到南京后的所见所闻让他感觉到震撼和感动。“我的感情非常强烈,这里面有悲伤,也包含着看到现在南京的样子之后的一种高兴。”
克里斯·马吉在中山陵拍摄
说起前期拍摄中印象最深的地方,马吉提到了祖父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几处地点,其中包括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如何去纪念一段悲惨的屠杀事件,这个纪念馆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去教育大家,而是给大家一种启发,让大家去思考。我在这个纪念馆转过很多次,我觉得这个纪念馆做得非常好。”
对于某些国家的少数人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实,马吉表示,历史就是历史,发生过的事情不会被抹去。“有些人他们永远无法看到真相,但是,这些否认这段历史的人是少数的,别人是不会去听他们说了什么。”
克里斯·马吉在民国时期的下关码头旧址拍摄
据介绍,克里斯·马吉的拍摄完成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计划于明年在国内外出版马吉摄影集,并在关内举办其摄影作品展。
约翰·马吉 简介
约翰·马吉1884年10月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1912年来到中国。大屠杀期间,他与约翰·拉贝、明妮·魏特琳等国际友人组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和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并担任南京分会主席。
约翰·马吉不仅留下了记录日本侵略者暴行的镜头,还在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期间,写给妻子的信中记录下他每天目睹的日军暴行。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马吉出庭作证,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松井石根等战犯的罪行。
2002年,大卫·马吉先生将父亲拍摄的胶片拷贝和当年那台16毫米摄影机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我苏网综合自融媒体新闻中心、江苏新闻广播 、江苏城市频道、新华每日电讯 记者:朱延庆、周婕、李巧林 编辑:杨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