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扬州市把文明城市长效管理作为“龙头工程”,锲而不舍抓推进。2015年,扬州市委市政府又启动文明城市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文明城市常态长效管理,城市面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有新提升,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记者来到江都区的西郊农贸市场,一条通往菜场的主干道原先是拥堵不堪,周边全是流动摊贩和违章建筑,经过改造,这里已经焕然一新。
西郊农贸市场位于江都城乡结合部,之前环境脏乱差,不仅是城市交通的堵点,更是文明城市建设中的“顽疾”。为此,当地下大力气开展全方位整治。从道路到老菜场全部拆掉,全部翻新重建。整治后的西郊农贸市场内外都清爽整洁,极大地改善了市民购物体验。市民纷纷称赞,说农贸市场里面不仅布局好,也很清洁,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
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常态长效,扬州市还创新推出“文明城市建设双月点评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督查点评文明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的脏乱差问题,扬州市全面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两年来,共攻克顽症30多处、问题点位500多个。在攻克难点的同时,扬州市还注重从机制入手,改善城市治理。
市民尹大妈是个园社区居民,不久前她发现家附近有一处杂物堆放点,反映给社区网格长后,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尹大妈说杂物堆造成路不好走、车子不好停,整治后变得干净,道路通畅了,车子也好停了。
为了确保文明城建设常态长效,扬州市将管理责任落细落小落实,在街道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由点到面、由攻顽症到保常态的转变。在东关街道文明城市建设常态长效管理指挥中心,大屏幕上300多个探头实时监控着老城区的大街小巷。
广陵区东关街道党工委书记徐超介绍,视频指挥中心发现的所有的问题,第一时间通过管理群、指挥中心下达指令,网格长接到指令以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来进行整改,这样就确保所有出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能够解决。举一反三,便能实现文明城市建设常态长效。
有了文明的市民,才有文明的城市。扬州市坚持把创建育民作为创建工作的基础,全力塑造文明市民。设置“好人馆”“好人廊”“好人墙”,弘扬正能量。扬州大力培育志愿服务类社会组织,全市注册志愿者已超过36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3200多个,2015年12月以来累计实施志愿服务活动3万多项。
(来源:扬州新闻 编辑/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