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绪源《美与幼童》新书发布!最美的书设计者朱赢椿设计

2017年11月17日 20:52:55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讯 今天(1117日)下午,婴幼儿与美学发现——刘绪源《美与幼童》(增订版)新书发布会活动在上海国际童书展举行。著名出版人、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佘江涛,著名作家、出版人刘海栖,复旦大学中文系郜元宝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学斌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赵霞,书籍设计师、策划人、南京师范大学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版协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本书装帧设计师朱赢椿,著名出版人、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本书责编王泳波出席活动。 

  美与幼童有何关系?刘绪源向大家娓娓道来。他告诉大家:婴儿从出生起到二岁以前,都是天才模仿者。在模仿阶段,婴儿会理出他所知道的秩序。秩序感是未来理性发展的前提,但如从婴儿期的单纯模仿、机械重复直接发展到理性,却是非常可怕的事。片面快速发展逻辑运算能力,其结果,就会成为白痴学者。在两岁前后,儿童会进入一个二元阶段,这是人与动物真正区别的开始。他们内心产生了一种新的东西——想象力。想象力是审美的基础——它关乎今后一生的情感、想象、聪慧、创造力。理性的真正生成要到七八岁后,它没有关键期,现在缺失的今后都可弥补;想象力的发展却有关键期,那就是从两岁到七八岁,一旦理性生成,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期就过去了。

  出席活动的专家也就《美与幼童》纷纷发表看法。

  本书的设计者朱赢椿首先发言。设计图书多次入选中国最美的书,这一次他的设计同样颇具匠心。他介绍道,在装帧方式上选择了精装平脊,因为希望这本书可以流传下去,供几代人共同阅读。开本为了方便抓握而刻意裁细。最有特色的是这本书只有两种颜色:橘红色代表刘绪源老师的感性,深蓝色代表了刘绪源老师的理性思维,两种颜色交相辉映,最终形成了这本了不起的书。

  郜元宝教授随后发言,他说中国文人提出发现儿童,提出救救孩子、儿童本位、以儿童为老师,是从五四时期开始。而刘绪源先生的这本书是中国五四以来儿童发现学术潮流在理论上的突破和高峰。刘绪源老师把孩子的世界用理论的语言表述出来,目的是要告诉大人们,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向孩子学习。

  刘海栖对《美与幼童》(增订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作为一个出版人,我觉得这本书是两位大师的作品,从内容到装帧都令我爱不释手。

  李学斌教授说:在儿童文学研究理论界,很少有人能做到真正的跨界,但刘绪源老师做到了。同样,很少有人能把深刻的理论说得如散文一般,但刘绪源老师做到了。读完《美与幼童》,我的脑海里跳跃着很多关键词:节奏、想象力、认知、审美、理性,每个词都闪闪发光,每个词都联系着极其深厚的理论。

  赵霞说:《美与幼童》这本书有两个非常独特的价值:一是新学科 ,即与皮亚杰儿童发生论相对的审美发生论,是以儿童个体为对象的考察,它可以在一切与儿童相关的学科中得到展开。二是新儿童。刘绪源先生提出在儿童在发展的阶段,那种不遵守规则的表现,其实是有强大的审美价值的,有巨大的审美发掘的潜力。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本书责编王泳波最后上台致答谢词,他介绍说:2014年,刘绪源先生与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有了一次深度的合作,这次合作的产物就是《美与幼童——从婴幼儿看审美发生》。这部书被誉为国内儿童文学界第一本专门探讨幼儿审美发生专题的著作,也是一部少有的跨界之作。此书出版后反响巨大,不仅在学界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连婴幼儿读物的创作者、出版者,乃至幼儿教育机构都从中得到了极大的启发。而此次我们推出的《美与幼童》(增订本)是在原书基础上的一次补充和完善。书中收录了刘绪源先生更新、更精准的思考,也必将带给阅读者全新的感受。为了做好这本理论书,我们邀请来世界最美的书设计者朱赢椿先生担当全书的装帧设计,并邀请到刘海栖、郜元宝、李学斌、赵霞、佘江涛等几位顶级出版人、学者出席我们的新书发布会,分享他们对这部新书的阅读感受。这体现了出版社对刘绪源先生的重视和敬仰,也体现了我们作为出版者的担当和眼光。

  发言结束后,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向刘绪源赠送了为本次活动特地印制的珍藏版《美与幼童》(增订版)。该版本采用局部布艺的装帧方式,在前环部分印有唯一的收藏码。赠送给刘绪源的,正是001号珍藏本。

  (前方特约记者/李想;编辑/周诗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