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栖《豆子地里的童话》新书发布!高洪波赠言:休言游戏不成书

2017年11月17日 18:22:1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今天(1117日),著名作家、出版人刘海栖先生携新书“豆子地里的童话”举行了一场名为小世界里的大冒险——刘海栖豆子地里的童话新书发布会活动,这也是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在上海国际书展上的第一场活动。

  少读工委原主任、国际儿童阅读联盟中国分会原主席海飞,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儿委会主任张之路,著名评论家、出版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长孙建江,著名作家、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汤素兰,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教授方卫平,著名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萍,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赵霞等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活动。众位嘉宾纷纷对刘海栖新书《豆子地里的童话》作出评价。

    活动由方卫平教授主持

   高洪波向刘海栖赠送墨宝

  高洪波先生首先上台发言,他说:“我给这套书总结了三句话:一种特别松弛的写作状态;一种‘刘氏风格’的幽默;一种接地气的创作方式。作者在创作中添加了很多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孩子寻找丰富世界中的可能性。”他还向刘海栖赠用了自己创作的一首诗:休言游戏不成书,且看刘郎写小鼠。情趣悠悠接地气,愿为小童鼓与呼。

  萧萍女士说:“海栖大哥就好像一个武林高手,根本不需要练功,在我们这些人劈腿劈得要死的时候,他在豆子里那边做鬼脸,扔炮仗,声东击西,把嘴巴里的豌豆嚼得嘎巴香,让人心烦意乱。”

  海飞先生则表示:“刘海栖在儿童文学中也有一种‘两栖性’。在做出版时,他是‘作家社长’,做作家时,他是‘社长作家’,不同身份的转换赋予他的创作双重视角。我对他的创作有一个总结——故事很丰满,幽默很骨感。这种骨感是一针见血的。”

  张之路先生说:“我读这套童话,第一感觉很新鲜,要熟悉那么多植物和昆虫,还要熟悉农活,想必孩子阅读起来也会感到新奇,并从中得到收获。第二这是一套很接地气的作品,是典型的中国故事,读起来就像在听作者谈论家长里短。第三,小说的写作很自然很从容,所以读起来也很舒服。第四,刘海栖写的是微观世界的童话,别人写大,海栖写小,豆娃和豆丫以及那些热热闹闹的小生命就这样不动声色地被表现出来了。”

  汤素兰女士则为这套书总结了两点:一是较为浓烈的男性创作风格,充满了阳刚之气,是比较典型的“男孩童话”。二是故事从农村出发,最后到了城市,既有乡土气息,又有现代感。

  赵霞女士评价说,拟人类的童话,一般有两种行文逻辑:一种是人和动物是相互分离的;一种是人和动物是混合的,可以交流和合作的。而在豆子地当中,作者跨越两种逻辑,进行了混合处理,形成了一种奇妙的童话氛围。

  孙建江先生高度评价了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专业性。他指出,从一个出版人的角度来讲,这套书的开本、装帧设计、用纸、插画等等,和海栖先生的三个小故事可谓珠联璧合。

  刘海栖致辞

  刘海栖先生则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他对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为此书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佘江涛致辞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佘江涛先生上台致辞,他称赞道:“这套童话构思新奇,妙趣横生,全篇充溢着一股热腾腾的男孩气息。但在奔放、喧闹的行文间,却处处可见一种精心编织的精致感,让人读后意犹未尽。这是海栖先生作为一个童话大师的魅力和功力所在。”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王泳波致辞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王泳波随后致答谢词,他说:“刘海栖先生既了解什么样的书是孩子们爱看的,也深知什么样的作品是‘好的文学’,更清楚什么样的写作能创造出孩子们爱看的‘好的文学’。他的创作非常接地气,他在作品中营造的‘有辨识度’的幽默深受孩子们喜爱。他的童话读起来轻松愉悦,但并不肤浅,孩子们在嘻嘻哈哈之后,往往能获得很多触动和思考。”

  在活动的尾声,刘海栖老师同嘉宾们手持画家麻三斤为本书绘制的插图,合影留念。

  (前方特约记者/李想;编辑/周诗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