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庙是南京特别接地气的地方,大多数的小吃快餐店,都人均不过二三十。想奢侈一点,便可以去达记剁半只鸭子带去马太面馆打牙祭。偶有那么几家装修高档些的酒楼,也贯彻亲民之风,曾经就在某家店里吃过18元/份的小巴鱼汤。
曾经很多风靡南京的美食都诞生在红庙,比如石榴姐火锅米线。当然,更多的是凭借着口味在红庙开了十几、几十年的老店,有朋友来南京,除了高档食肆、特色餐厅,也愿意带去逛逛红庙。前几日,好朋友邀我去吃红庙刚开的一家牛蛙面馆,便乘机又去看了看那些我们曾经吃过、写过的店。
【郑记桂花藕】
特别爱吃郑记的藕圆子,带回家用烤箱稍许加个热,就能恢复到近似刚出炉的味道。软糯绵密,没有面粉很多的扎实感,不需要费力咀嚼,能吃到一粒粒的藕碎,清爽得不像是炸物。大叔不记得我,但总记得我的相机,每一次买10个,他都会多送我1个。
除了藕圆,还会买一些桂花蜜汁藕,细长靠藕节的那一头口感偏脆,圆润的尾段却是软糯的口感。切完之后,浇上煮藕的汤汁,和糖桂花,油亮亮的特别好看。藕和藕圆都是按照重量计费,藕圆子晚上去晚了会买不到。最魔幻的吃法,是用藕圆子,蘸点桂花藕的汤汁吃。
【小潘记鸭血粉丝汤】
店主做鸭子生意很多年,食材上要比一般店要有优势得多。用整只带骨老鸭和香料煲汤,汤色清亮,没有一丝浑浊之气。鸭血都是新鲜的,吃起来与盒装鸭血有着天壤之别。最喜欢的还是鸭肝、鸭胗。鸭肝没有丝毫的苦涩之味,口感也是柔软细腻,而鸭胗也煮得足够软烂,是我喜欢的口感。
自制的辣油也是亮点,这家店无论什么时间段去,店内都是几乎满座的状态。台湾的《爱玩客》也曾经有过推荐,我们也曾经为这家店写过单独一篇。
很多人问我一家鸭血粉丝汤的好吃标准是什么?小潘记便是我心里的标准吧。每一种食材都秉承着鸭独特的香气,绝不腥骚,各有各自的味道,并在一碗清透的鸭汤里,呈现出一片关于鸭的喜乐融融。
【卓粤拉肠】
吃过多种口味,翡翠鸳鸯是生菜拼上牛肉、猪肉,肉处理成肉糜状,吃起来口感是从外到内的一致顺滑,不及叉烧来得有层次。无论哪一种,肠衣很薄,能够隐约透光,吃起来也十分细腻爽滑。
艇仔粥,粥底棉香,内容也很丰富,烧鸭丝、蛋丝、鱿鱼丝等等都均匀的散落在粥里。油炸鬼(油条)是之后撒上去的,还没来得及淹没在粥里的部分依旧带着脆。这时候,总幻想有一份广州当地的陈添记鱼皮来相配,才甚好。
【恒信牛奶甜品专家】
姜撞奶是当面做的,大概是想做出一点仪式感,但没有给计时器,在闲聊之间完全不记得时间。味道算是合格,姜的辛辣和奶的香味都有。双皮奶是有皮的,很难得,毕竟南京大多数的双皮奶都是滥用其名的凑数之物。
也有一些食物不大好吃,比如这个被叫做“牛奶砖”的“椰丝小方”,淀粉比例太高,吃起来不够顺滑,厚实发干。再三问询奶羹系列是否与凤凰奶糊类似,得到答案是“是的”之后点了两份,却是用吉利丁制作的布丁之物。牛奶窝蛋,蛋不仅熟,并且老。就餐体验算是喜忧参半。
【千福牛蛙面】
牛蛙面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诞生在上海,目前亦有像“哈灵”这样较为成熟的品牌。南京人也很爱吃蛙,做干锅火锅的王子牛蛙、做酸汤的靓蛙馆,都是开了很多年的老店。但唯独没有机缘吃到一碗好吃的牛蛙面。这一家店新开了不久,主打牛蛙类的面、饭。也是这次红庙之行的目的地。
当日处理的牛蛙,在客人点单之后现做,没有土腥味。选用体型比较适中的牛蛙,比大型牛蛙肉质更细嫩,而每一份都有1.5只,整整铺满一盘。口味上,亦有多种可选,亦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配菜。我的这一份便是牛蛙肥肠面,肥肠是雨润集团供的,干净程度毋庸置疑。相比饭,我更喜欢面条多一些,牛蛙的卤汁与面的高汤相融合,面汤更为浓郁。面并不是普通的碱水面,除了有嚼劲之外,即便久泡在面汤里,也不会糊掉。
【附上手绘地图】
红庙的美食多,竞争也激烈,据说最多的时候光面店有近20家。而每一个能在红庙生根的食店,都有过硬的本领。作为食客,我想:每一个喜欢红庙的人,心中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版本。
(来源:食遇Amore 编辑/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