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早产儿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出生1500多万早产儿 ,其中,中国每10名新生儿就有超过1例早产儿,数量居世界第二。
记者从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该中心收治的早产儿占到了住院数的1/4。专家分析,这与二胎放开、生育年龄变大、生殖技术发展、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相关。随着全面二孩实施,高龄产妇增多,未来一到两年,我国早产儿预计还将呈现上升趋势。
早产儿增多,“早到天使””需特别医护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他们不仅长相稚嫩,脏器发育也不成熟。江苏省首批22家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每年转运抢救的危重儿中,绝大多数为早产儿。儿科医生蒋慧娟告诉记者,经过她救治并康复的“迷你宝宝”中,最小的胎龄只有25周、体重仅650克,出生时相当于成人手掌一般大小。
早产儿的救治犹如'闯关',尤其需要儿科医生'慧眼识病',严密监测,及时处理。早产儿未足月就出生,相对于足月生产的宝宝更容易被并发症缠身,常常会发生呼吸窘迫、窒息、肺部发育不全、神经系统异常、发育迟缓、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败血症等重症疾病。为了及时抢救危重新生儿,江苏省妇幼保健院等多家医院还专门配备了搭载转运暖箱、心电监护仪、面罩气囊的急救车。
“虽然有监护设备会报警,但是我们医生需要实时细心观察,一发现他反应不好,脸色不好,立即就要处理。危重的早产儿都是很多次,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只要护理得好,很快就能赶上足月新生儿,不是说早产,将来身体一定就弱。”蒋慧娟说。
高龄孕产妇要重点关注生育风险
据专家介绍,很多早产找不到明确的原因,在明确找到的原因中,宫内感染、妊娠并发症排首位。比如,母亲妊娠期的糖尿病、高血压会严重地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早产的概率就会非常高。此外,多次流产、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生活方式不健康也可能导致早产。
二胎政策放开以后,高龄产妇往往会忽略产检。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朋友尤其要重视孕前检查,确定各项指标正常后再备孕。另外,备孕妈妈需要改变不良习惯,减轻劳动强度,增加休息时间,保持心情愉快。孕期根据医嘱定期检查,重视自我检测胎动,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黎明;江苏新闻广播/张祖名;我苏网综合编辑/黄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