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在苏州新区文体中心展出了一批优秀的刺绣作品,其中有一件乾隆时期的龙袍,上面的珍珠是苏州的绣工们一颗颗绣上去的。
这件乾隆时期的米珠龙袍上面绣了十万多颗的东珠,相传,这是乾隆皇帝赠送给西藏六世班禅的一份礼物。每一颗珍珠都被稳稳地固定在龙身上,排列地整整齐齐,连个头都相差无几。
收藏界人士介绍,通过现在的技术测量,这些珍珠量的直径在0.5到0.6毫米, 以现代的激光打孔技术在这样的珠子中间打孔,一百颗估计有一颗能成功。
然而在当时,苏州织造的绣工们却靠着双手完成了这项不可思议的刺绣工作。
除了这件乾隆米珠龙袍,现场还展出了包括张学良的旧藏《伏生献书图》,以及苏州刺绣大师沈寿的《桃花牧牛》等在内的不少优秀刺绣作品。而在今天开幕的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吴论坛中,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与复兴”作了研讨。
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李超德说,刺绣的“活化”一方面可以做高级定制,另一方面,刺绣其实可以批量化生产来降低成本,深入到日常生活中。
(来源:名城苏州网 编辑/李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