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花"营养丰富,口味鲜美,有着蔬菜皇冠的美誉。
打工高管是如何与花结缘?
回乡自主创业,他种的西兰花又有什么不同?
眼下已经到了初冬,大家的餐桌上一定少不了一种可以吃的"花",这种"花"营养丰富,口味鲜美。怎么样,您猜到了么,它就是西兰花,有着蔬菜皇冠的美誉。今天我们的创富江苏要带您走进盐城市响水县,认识一位种植西兰花的农户,看看他种出的西兰花有什么不同。
十一月中旬,最高气温在18摄氏度左右徘徊,正是西兰花生长最适宜的温度,盐城市响水县南河镇的万亩西兰花也进入了采收季,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卡车来回穿梭在田间。记者在头甲村见到创业者李章科的时候,他已经装完了第二车西兰花。
四万斤对于李章科来说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数字,进入采摘季的这些天,每天的发货量都只多不少。老李的410亩西兰花,每亩销售额预计可以达到六千到八千元。2016年,李章科种植西兰花的收入就达到200多万元。这看上去似乎很普通的响水西兰花,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呢?
走在田里,您别看这一亩连着一亩的西兰花似乎都是一个样,其实这里面也有大学问。您听过西兰花也有公母吗?老李告诉记者,公西兰花的蕾粒比较松散,卖不上价钱,一般就丢在田间地头,要么就是自己回家吃掉。而母西兰花的蕾粒非常紧凑,凭肉眼和触摸的手感都能分辨出来。随后老李又给记者看了两棵西兰花,一大一小,您猜哪个更好呢?
精致的外形,均匀的色泽,清爽的口感以及适合西兰花生长的日照、土壤和气候,这些都让响水西兰花脱颖而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
老李今年47岁,是地地道道的响水人。1996年, 高中毕业的他到苏州打工,一路做到了电子企业的高管,2000年的时候,他每个月的工资就上万元。眼看着手头也积攒了不少积蓄和人脉,李章科选择了自主创业,却欠下了一屁股外债。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让他回到故乡,种植西兰花的呢?
2010年,李章科在苏州创办了一家电子器械公司。三年后,由于经营不善再加上行业低迷,公司倒闭了。当初就是不想种地才外出打工的,如今创业失败,李章科感觉更是没脸回老家。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15年,那年春节,李章科回家过年,家乡的变化让他大吃一惊。
第一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第二是有好多人通过种地真的发家致富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第一年李章科种植的是西瓜,当年的纯收入就达到了20万元。但种植西瓜面临着西瓜收获,田间断茬的问题。他又引进了毛豆和西兰花轮茬种植。西兰花属于易种易管理的经济作物,李章科很快就扩大了规模,然而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西兰花球长出来以后,上面有黑斑跟黑点。原来,黑斑和黑点是西兰花的霜霉病。老李告诉记者,我们平时在菜场、超市也经常能看到有黑点的西兰花,只要切掉黑点的部分就可以正常食用,但一旦黑点连成片变成黑斑,就不能食用了。正是由于这些黑斑,他亏损了二十多万。
把五十亩西兰花全部铲掉后,李章科踏进了江苏省农科院在响水设立的苏北首家博士后服务工作站,向西兰花权威专家求教病害防治,新品种西兰花的引种。工作站引进的西兰花新品种苏青2号亩产可达1800公斤,苏青6号可用于提取抗癌物质,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有了技术保障,李章科把种植面积扩大到了四百亩,面积是上去了,可前有浙江,后有山东,这两个西兰花种植大省都名声在外,响水西兰花要打出名堂,该怎么办呢?李章科想出了一个土办法,送。把西蓝花送给人家,第二年的时候,外面的客商就被引过来了。
在创业致富的同时,李章科也没有闲着,在他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开始种植西兰花,未来,老李又有什么新打算呢?
西兰花的种植并不复杂,种子经过育苗后移栽,小苗阶段比较耐热,结球阶段又比较耐寒,所以不需要蔬菜大棚。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5到20摄氏度之间。李章科一般选在每年3月和8月移栽小苗,这样结球的时间就是5月和10月。
两年来,共有20多人从他那里学到了实用的种植技术,有16人搞起了蔬菜种植,67岁的罗会兵就是其中一个,他家十口人,过去是没有收入的特困户。老李告诉记者,自己种植西兰花这些年,也遭遇过西兰花价格波动的情况,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西兰花的抗风险能力。他一直在琢磨这件事,有空的时候常去镇上的一家加工厂参观学习。
西兰花要如何提高附加值?在这个车间,西兰花经过筛选、除杂、加冰、打包,将通过海关转运外销,还有一部分分切后,进入自动流水线,经过清洗、蒸煮、速冻、真空包装等环节,形成保存期长达两年、可直接上餐桌配西餐食用的西兰花。
在政府的推动下,在响水,投资商负责构建设施,带来技术和市场,扩大农产品的仓储、加工及对外销售。乡村则实行土地"二次流转":一次流转,农户进入经济合作组织;二次流转,农户根据自身家庭情况调整种植面积。这样,既调动了农户们的积极性,又更好地引进资源把西兰花相关产业做大。
李章科回乡创业的时候已过不惑之年,重头开始需要更大的勇气和魄力。他带着外企积累的理念种地和销售,即是农户又是经营者,视野也更加开阔。在大伙儿甩掉了穷帽子以后,老李的目光也更加长远。在中国经济提质换挡的背景下,跳出传统种植模式的条条框框,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也是他在不断尝试的新方向。
【链接:响水县成为江苏境内最大的西兰花生产基地】
带动农民创富,各地都需要因地制宜的发展一些特色产业,响水西兰花种植可以说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产业,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响水县种植西兰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第一批从浙江临海引进西兰花在本地种植成功,但当时还未形成种植规模。
2006年,超大现代农业集团落户响水,带动了响水县内多个乡镇开始大面积种植西兰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乡镇种植呢,因为响水当地的气候温和湿润,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土壤的速效钾含量高,这些都很适合西兰花生长。正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10年,响水西兰花获得了无公害产品产地和绿色食品认证。
成规模种植和无公害认证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目前,西兰花田头收购价5块钱一公斤,亩产1250公斤,生产成本2.4元每公斤,亩均纯收益可达3250元,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农户乐意种植西兰花了。
今年,整个响水县西兰花种植规模达到4万亩,12个农业镇区中有8个镇区成片种植,千亩以上的基地有26个,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西兰花生产基地。带动从业近万人。(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沈杨 张涛)
(本条新闻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