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门残疾儿童康教服务实现全覆盖

2017年11月14日 16:56:53 | 来源:海门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图为市残联康复中心内,康复师正在给残疾患儿做康复训练。

  不是每一个来到世上的孩子对阳光、原野的感受都是完整的,有的因为听力障碍,感受不到鸟语的美妙;有的因为智力障碍,领会不了宇宙的奥秘;有的因为肢体障碍,无法追逐阳光……连日来,海门市残联联合市教育局以及特殊学校、爱心慈善协会志愿者一起对7~14周岁适龄残疾儿童开展“送康教上门”活动。记者昨日采访获悉,我市在册的0~14岁有康复价值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已实现全覆盖。

  0~14岁残疾儿童

  共有319人

  海门市残联办公室主任陆凯告诉记者,目前,海门市在册的0~6岁残疾儿童共有152人,7~14岁残疾儿童共有167人。海门市有近百名残疾儿童,因为种种因素,无法走进学校课堂,而且大部分生活在农村。

  “为此,市残联为那些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及一些特殊的、不能来到学校接受教育的儿童进行上门康教,并且形成了固化制度和常态化长效活动,以达到‘不让一个残疾儿童的学习康复落下’的目的。”陆凯说,“残疾儿童主要分为3类。一类目前主要在南京、上海等地的社会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一类在家生活不需要康教,另一类需要我们特殊学校的老师送康教上门。”

  “通过送康教等多种渠道,目前南通市在册的0~14岁有康复价值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已实现全覆盖。”市残联副理事长张焰平说。

  一月一次送

  康教服务全覆盖

  海门市的送康教服务,在江苏省是典型。“2015年以来,市残联机关、康复中心会同市特殊教育学校深入各地进行全面走访,实现了一月一次康教服务全覆盖。”市残联理事长陆警岗介绍说。

  海门市特殊教育学校指导中心教研员郁强说:“2016年10月,市教育局、市残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 “送教(康)上门”工作的通知》的文件,首批27位残障学生已经纳入普校送教。2016年,海门市送教450多人次,惠及全市82名重度残障学生。”

  用爱心帮助孩子

  打开心扉

  在“走帮服”过程中,市残联、特教学校工作人员帮助了很多特殊的孩子。小杰出生3个月,母亲患病去世。他现在性格内向,不与人交流,行为刻板,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也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无法正确表达真实需求。一开始,康复师问什么,他都不回答,无法建立有效的沟通。于是康复师采用表扬鼓励的方式,一点一点打开其心扉,尝试与他进行交流,用爱去感化他。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了解,康复师发现这个孩子有着与生俱来的美术天赋。

  记者看到,小杰画笔下的世界色彩缤纷,红的花,绿的树,还有飞驰的小汽车。康复师从这些美丽的画面中感受到了孩子内心的纯净美好,并以此为突破口和孩子进行交流。

  在这次送康教活动中,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名学生叫小韬。他三年级时突发癫痫,坚持读到四年级被迫退学。一开始,孩子沉默少语,特教老师细心地发现他喜欢各种汽车,因此特意为小韬准备了一节认识汽车标志的课,慢慢地,孩子打开了心扉。

  残联和教育局是两个职能不同的部门,但实现了康复训练与特殊教育的融合。这些联合,绝非偶然的巧合,而是精心的策划;这些举措也不是阶段性合作,而是常态化行为。相信在爱心的指引下,康教融合的路,正渐行渐宽……  

(来源:海门新闻网   编辑/陆林)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