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中小学食堂能否做到不赚钱?

2017年11月14日 16:47:10 | 来源:我苏网综合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学生在学校食堂能否吃饱吃好,是家长们关心的话题。最近,北京出台规定,严禁中小学以任何方式从学校食堂盈利。

  《北京市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办法(试行)》日前发布,严禁学校以任何方式从学校食堂盈利,明确食堂原则上由学校自主经营,统一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原则上按就餐学生每100人配备1名食堂从业人员,寄宿制学校可适当增加从业人员。每餐次的食品成品必须留样。

  学校食堂不能从孩子的嘴里赚钱,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但如何将这一共识落到实处,让孩子们吃的健康又满意呢?来看看网友的观点。

 

  坚持学校食堂非营利性 江苏曾多次发布相关条例

  按照教育部要求,学校食堂作为公益性事业,应坚持非营利性原则。但长期以来,各地中小学食堂对外承包现象较为普遍,存在质量低、价格高的现象。针对此现象,江苏省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颁布相关整治条例。

  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与省财政厅曾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的意见》,强调中小学食堂要坚持保本经营、收支平衡,不以盈利为目的。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再次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食堂管理,切实维护师生权益的通知》,明确义务教育学校的食堂应由学校自主经营,不得对外承包。2013年出台的《南京市中小学食堂管理工作意见》,也要求学校食堂不以盈利为目的,有食堂的学校应自办,不得对外承包。

  学校食堂不赚钱 学生身体素质如何保证?

  作为公益性单位,学校食堂的属性与社会上经营性餐馆不同,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内部食堂也不同,学校食堂不但不应该盈利,更要竭尽所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营养饭菜。北京以出台行政法规的形式突出强调了中小学食堂的公益性,可谓点到了当前很多学校食堂经营的要害,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但是,在引来拍手称好的同时,另一重担忧也随之而来学校食堂不赚钱了,会不会降低饭菜营养标准,影响到孩子长身体?

  其实,我们可以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日本1889年就开始形成学校供餐制度,1954年特别制定《学校供餐法》,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食堂和营养的各种标准。美国也早在1946年便立法,建立了面向不同经济收入、不同营养需求的全国校园供餐体系。

  一顿保质保量的学生餐食,不仅能填饱孩子们的肚子,更能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这一点早已为各国实践所证明。

  “不盈利是学校食堂的经营原则,不克扣是不可逾越的基本底线。”这也是各国经营中小学食堂的规矩和共识。

  在不盈利的原则下,做到相关经费应用尽用,最大限度补到孩子的“饭碗”里,靠的是学校食堂经营者的责任心和良心。

  令人欣慰的是,为了强化这一原则的落实,《北京市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强调要加大政府投入,制定落实优惠政策,降低学校食堂的运行成本。在引入有效的监督机制后,中小学食堂既应是“公益食堂”,也应该成为“营养食堂”

  中小学食堂也是一道“民生菜”,做好这道“民生菜”,有了北京样本之后,还需要全国各地学习推进。从国家立法的高度来建立校园供餐体系,将来孩子们会吃得开心又放心。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 记者/赵英雷 北京日报 湖南日报;我苏网综合整理 编辑/马腾达)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