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鑫入选兰亭奖作品之一。
黄鑫在练字。
记者近日从泰州美术馆获悉,该馆“90后”书法家黄鑫的书法作品入选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据了解,中国书法兰亭奖设立于2001年,每三至四年举办一届,是中宣部批准的唯一的国家级书法艺术最高奖,奖项以书圣王羲之被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命名,和“茅盾文学奖”、电影“百花奖”、戏曲“梅花奖”和音乐“金钟奖”齐名。
黄鑫是泰州入选兰亭奖的第六人。之前,泰州的常秦、孙志勇作品曾分别入选第二、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曹洋(书法)、滕江华(篆刻)入展第四届兰亭奖“佳作奖”;王家任作品斩获第五届兰亭奖佳作三等奖。
半路出家开启书写人生
26岁的黄鑫眉清目秀,身上透着书卷气,无法想象上大学前的他可是让老师家长头疼的“捣蛋鬼”。
黄鑫高三才开始学习书法,半路出家的他直言,当时是迫于考学才选择书法。“我从小硬笔字写得还不错,也算是有基础的。”他笑说。
后来,黄鑫考取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大二的时候,受班级氛围的影响,黄鑫爱上了书法。
凭着天赋和努力,2014年就读大三的黄鑫,作品成功入展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百名大学生提名展、全国第二届王羲之奖等多项“重量级”展览,获得由中国书协主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国书法展最高奖。凭借在书法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黄鑫顺利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戴琪是南师大泰州学院的客座教授,曾教过黄鑫。“黄鑫的专业成绩一直很出众,能够在大学期间就加入中国书协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在全国高校中也不多见。”在戴琪看来,黄鑫的书法有扎实的基础,又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已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标签。
从一千多参评者中脱颖而出
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审工作于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浙江省绍兴市举行,历时5天,共收到1148名作者的投稿作品3803件,其中书法篆刻参评作品达到3404件,理论参评稿件399件。最终,共评选出70位获奖及入选作者,黄鑫顺利入选。
与往届兰亭奖相比,今年的评奖要求更高。往年的兰亭奖评选只需要每位作者递交1幅作品,而今年需要每人交3幅,评审委员会从作者的创作水平、艺术才情等各方面进行多重打分。“黄鑫的作品能够获评入选,其含金量不言而喻。”戴琪说。
此次,黄鑫分别递交大、中、小3幅分别以大草、行书、章草为书体的书法作品,书写内容选自古今诗词。他表示,3幅作品中只有1幅是专门为投稿而写的,另外2幅都是以前的作品。
天赋之外更重要的是努力
黄鑫并不否认自己在书法上有些天赋,但他更深知努力的重要性。工作之外的他,大多数时间都在练笔。他把办公室当家,最喜欢在凌晨的时候,洗笔调墨,一炷香,一杯茶,一首曲,铺纸开写。
“许多满意的作品,都是在无意间写成的。”黄鑫说,此次兰亭奖投稿的三件作品中,那幅行书对联就是在一天清早临摹何绍基对联时一挥而就。
在黄鑫看来,初学书法需要训练技法,临帖时要关注各个细节,掌握好重要笔法。在临习过程中可以分段练习,例如同一段内容,第一遍临摹注重字形结构,第二遍临摹注重书写性,第三遍再把前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临摹。
“我觉得书法是可以‘反哺’心境的,它改变了我,最起码让我不再是原来那个浮躁的‘捣蛋鬼’。”黄鑫说,中国书法传承几千年,能使它得以传承的不是普通的技法层面,技法是小道,书法中蕴含的哲理则为大道,需要自己用一生去探寻。他很羡慕一些前辈大家在书写时达到的心手合一的忘我境界,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来源:泰州网 编辑/李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