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竹刻名家来宁办展 竹片上盲刻芝麻大字

2017年11月10日 07:34:26 | 来源:现代快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刻意江南·镂文会心——扬州竹刻名家张子麟作品展”近日在南京市博物馆西朝房开展,共展出50余件竹刻精品、印章等。这些作品都是张子麟几十年来创作和收藏的。

  扬州竹刻源于明清,特色是平面阴浅刻,要求刻竹者有较好的书画基础,淋漓尽致地彰显书画的神采气韵而又不失铁笔刀趣。“扬州竹刻传承人越来越少了,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我也挺苦恼的。”11月9日,张子麟和记者讲述了他和竹刻的故事,他说,写字好、有绘画功底,对扬州竹刻感兴趣的,可以找他学。

  厉害

  芝麻粒大小的字盲刻而成

  扇骨、臂搁、竹筒、印章……展厅里,竹刻作品有的精致典雅,有的诙谐拙朴。记者注意到,在其中一件臂搁上,雕刻着两首诗,分别是李白的《将进酒》和《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文字细密,只有芝麻粒那么大,但看上去苍劲有力。诗文下方,雕刻着抬头仰望状的李白。

  有观众好奇地问张子麟,“这么小的字用放大镜才看得清,雕刻时是不是也借助了放大镜?”张子麟摇摇头,回答说,是盲刻出来的。他解释说,雕刻极为细小的文字时,完全看手感,如果借助放大镜反而影响发挥。最关键的是,雕刻的时候要一气呵成,中间短暂休息也只是闭眼抬头稍作休整,这样才能雕出毛笔字的味道。仔细看,文字小归小,笔锋一点不少。

  张子麟介绍,由于竹刻是不打底稿的,所以雕刻时布局很重要,比如这件雕刻着李白和其诗作的臂搁,雕刻之前就要把每一个字以及李白画像分布好,这样下刀才精准。

  讲究

  从选竹到处理有一套流程

  展厅正中的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个连着竹根的笔筒,还有两只烟嘴。张子麟指着笔筒说,因为竹子年龄大了,所以雕刻这只笔筒非常费劲。而烟嘴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用塑料雕刻的,并不是用竹子雕刻而成。

  张子麟向记者介绍,不是所有竹子都适合用来做竹刻艺术,用来做竹刻的竹子要满足苛刻的条件。冬至以后上山砍竹子,要选生长了4-6年的。“如果竹子年龄太小,容易变形;年龄太大,竹筋发硬,雕刻起来很费劲。”竹子选好后,取竹子的中段,配一定量的盐在水里煮,煮一段时间取出来,打磨掉竹子表面的油脂、留青,阴干。“这样操作可以防虫,而且不变形。”

  “这次来展览的竹刻艺术品所用的竹子,都是我在家里存放了三四年的。一直舍不得用。”张子麟介绍说。

  太苦

  愿意学竹刻的人很少

  “扬州竹刻源于明清,兴盛于清末民初。”张子麟说,他出身在竹刻艺术世家,舅公、爸爸都是竹刻艺术名家,从小耳濡目染。12岁时握起了竹刻刀,50多年来一直坚持,就算工作再忙,业余时间也不忘竹刻。

  张子麟是“扬州竹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上世纪九十年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