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近年来,苏州加大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上午,在位于常熟辛庄镇华欣村的绿玲珑家庭农场,29岁的新型职业农民苏洁正和丈夫苏琦忙着秋种工作。不远处,他们还有一块水稻田等待收割。苏洁说,这片种植的水稻品种是有着“江苏最好吃的大米”之称的“南粳46”。
苏洁说,“南粳46”的特色一是特别香,如果用电饭煲煮的,“煮了之后,整个房子都是香的”。二是吃起来特别的软,特别的糯。亩产经济效益,大概是在2000块钱左右。
苏洁夫妇都是常熟辛庄人。大学毕业后,他们曾在城市里上过班,当过白领,但是出于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2015年初,夫妻俩决定辞去工作,回归农村,承包了487亩田地,成立起自己的家庭农场。刚开始做职业农民的时候,苏洁也遇到了一些挫折:“我们包的田比较多,有一些田是水积田,常年积水,水稻小麦都不能种。后来,苏洁尝试种植茭白试试,立马这些田就扭亏为盈了。
目前,苏洁还注册了商标,申请了“无公害”认证,并积极拓展互联网销售渠道。如今,农场每年能为他们带来三十多万元的收入。
苏洁自豪地说,我们现在是新型职业农民,都享受社保补贴。政府在业务拓展方面,也给了很大的帮助。经常组织我们定期有一些学习、培训和参观等等。”这让我们更加坚定地在职业农民这条路上,能够走得更长更远。”
据了解,两年来,苏州市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307人,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就下达职业农民专项培训资金300万元,新增职业农民培育3640人。下一步,苏州还将为青年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到2020年,基本建成一支与苏州现代农业产业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
(来源:名城苏州网 编辑/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