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匠人|苏州“最壕”兄弟用金银丝作画

2017年11月07日 15:04:38 | 来源:我苏网综合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苏州老话说“做煞河沿街”

  但这条老街却出了两位金银丝镶嵌的能工巧匠

  穿过桃花坞大街,走进窄窄弯弯的河沿街,在这不起眼的81号手工艺作坊内,坐着两位金银丝镶嵌大师。哥哥叫冯文祥,弟弟叫冯文寅,他们是金银丝镶嵌的第三代传人。 

微信图片_20171107141707

河沿街

  这两位年龄加起来过百的兄弟俩说,很早时候的沿河街,手工艺铺相当多:铸做青铜器的、制作蒸锅的、加工卷轴的……但如今,这里只剩下了这一间当年爷爷传下来的“冯振兴”镶银坊。于是,这传承的使命让兄弟俩随着历史的长河不断进步,也不断创新。 

微信图片_20171107141707

由左向右,依次:弟弟冯文寅,哥哥冯文祥

微信图片_20171107141707

镶金嵌银

  祥寅”即“镶银”

  兄弟俩曾经也是一边工作一边坚持祖业

  当读到兄弟俩名字的时候,两人哈哈大笑,因为“祥寅”即“镶银”,父辈从一开始就希望他们能好好经营、好好传承这金银丝镶嵌的手艺。

微信图片_20171107141707

金银丝镶嵌所需工具

  兄弟俩从小就耳濡目染这门手艺,可以说,金银丝镶嵌是伴随着两人成长的。等到兄弟俩工作了,他们还不忘帮衬父亲接单干活,渐渐地,手艺就接到他们手里了。

  可是俩人还是要工作的呀,于是这份坚持持续了好多年,白天上班,晚上干活。那时候订单又多,时间又紧,兄弟俩明显体力不支,俩人合计了一下,索性辞职创业。现在我们看到的“冯氏镶银”招牌,便是位于相城区珍珠湖路的珠宝国际交易中心内。

微信图片_20171107141707

“冯氏镶银”招牌

  非遗技艺传承百年

  制作工艺复杂,银丝最粗仅有0.3毫米

       金银丝镶嵌技艺集绘画、镶嵌和雕刻艺术于一体,冯文祥技艺纯熟,而冯文寅工于绘画和设计,两人各取所长可谓相得益彰。兄弟俩将纤细的金银丝以万千姿态镶嵌于各类器物之上,使原本朴拙之物变得熠熠生辉,还增添了几许韵味。

  几年前,兄弟俩花了近三年时间,创作并完成了金银丝镶嵌版的《姑苏繁华图》中的“阊门”一景,也将120多年家传的手艺完美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幅金银丝镶嵌画被装置在一座红木屏风中央,画芯部分宽1.85米、高70厘米,古色古香、气势不凡。他们小心翼翼地在乌木上雕琢,一边雕一边将银丝嵌入,最终原来画作中的648个人物、80多艘船、300多间房屋等,全部细致地呈现了出来。“我们采用的银丝是制作秤杆刻度线的那种,但是买回来后要加工压扁它们,形成最细0.23毫米,最粗0.3毫米的银丝,纯粹靠银丝来表现画面的密和疏、虚和实。”哥哥冯文祥介绍,眼前这幅《姑苏繁华图》一共消耗了2500多米银丝,“阊门”两个字则使用了金丝镶嵌。

   这幅《姑苏繁华图》消耗了2500多米银丝

  最近创作的屏风摆饰,则彰显出他们卓越的匠艺和非凡的巧思。这处屏风由四片乌木组成,里边融入了金丝、银丝、螺钿、樱木、象牙等材料,每幅乌木屏风都有一段美好愿景。

微信图片_20171107141707

乌木背面割开使用

微信图片_20171107141707

金丝,就用此镶嵌

微信图片_20171107141707

乌木屏风的底板,半成品

微信图片_20171107141707

乌木屏风成品

  第一幅金鱼,意为金玉满堂,第二幅热带鱼,意为悠然若仙;第三幅桂鱼,意为富贵有余;最后一幅鲤鱼,意为鱼跃龙门。这些刻画及镶嵌,都使这项非遗技艺有了十足的内涵。

微信图片_20171107141707

兄弟俩的作品金银镶嵌《四海祥和》获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

  不再是器皿上的小小点缀

  兄弟携手打造,传统工艺开启创新

  尽管金银丝镶嵌的工艺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但在过去,金银丝镶嵌只是一门为人锦上添花的手艺。为此,兄弟俩苦思冥想,研发出了“银片实填法”,既丰富了线条的变化,又凸显了作品的立体感,金银丝镶嵌也不再是器皿上的小小点缀,而成了令人瞩目的主角。

  此外,兄弟俩还不断融入玉石、象牙、鲍鱼壳等材料,不断创新突破,丰富这项非遗文化的内涵。近期,他们受杭州鸟笼研究院邀请,正要为一批鸟笼进行镶刻。

微信图片_20171107141707

鸟笼底部的字样,金片镶嵌而成

微信图片_20171107141707

鸟笼底部花纹,金丝镶嵌

  弟弟冯文寅说:“鸟笼顶部的盖板,我们打算先在翡翠上面镶刻,再把翡翠镶在木头上,是一次新的尝试。”虽然难度增加了好多倍,但兄弟俩信心十足。他们希望通过各种尝试和创新,把这门手工艺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让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下去。

微信图片_20171107141707

鸟笼盖板的雏形,翡翠上镶金,翡翠再镶红木初步有型

  金银丝镶嵌后继有人

  90后接手祖辈生意,传承非遗文化

  冯文寅的儿子冯佳玮,是金银丝镶嵌的第四代传承人。这个内向的大男孩有些害羞,但干起活来却非常认真。

微信图片_20171107141707

冯佳玮正在进行最后的磨砂工艺

  谈及这非遗文化,他感触颇深:“开始我对这门手艺是不感兴趣的,甚至因为一坐要坐很久有些反感,但父亲很耐心,他说他也是这么过来的。现在,我可以独立完成银丝镶嵌作品并且成功把它卖出去了,虽然现在我只能做简单的镶嵌,但我却非常高兴,我希望这门手艺能被更多人熟悉,这是我们冯家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苏州文化的不断传承。”

微信图片_20171107141707

90后冯佳玮(第四代传承人)的镶银作品

  (来源:情调苏州、二更视频、光明网;编辑/黄河清、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