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是群众的“隐性财富”。近日,扬州出台《扬州市“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试行)》,首次以配置标准的形式,明确基层各类公共服务由谁配、配什么、在哪配,从而以标准化推动均等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普惠性。
位于广陵经济开发区的运河人家幼儿园目前可以满足周边五到六个新建小区幼儿的上学需求。然而随着这一带小区入住率的不断提高,这所幼儿园的幼儿接纳压力正逐渐加大。
运河人家幼儿园园长李爱萍告诉记者,目前这几个小区只有七千到八千人入住,但如果全部住满大概有将近两万人,起码还要再建一所公办幼儿园或者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才能够满足需求。
如何解决幼儿园入学难问题?新出台的《标准》给出了答案。“十三五”期间,扬州幼儿园的配置将实现“每1万左右常住人口设置1个幼儿园”,这样的标准设置将更为合理的满足幼儿入学需求,让每个孩子都有公平的机会去享受学前教育的资源。
此外,《标准》还在老有所养上有所规定,要求有条件的街道统筹建设颐养社区,每个社区都应该设置一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老人提供助餐、健康指导等服务,受到老年居民的欢迎。虹桥社区居委会主任窦秋霞说,“老有所养”今年是写到十九大报告里面的,社区会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制定一个相应的标准,为老人们提供符合标准的服务,解决老人的困难。
据了解,《标准》还在医疗卫生、文体服务等方面提出量化指标,要求乡镇每15万-20万常住人口设置1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每个街道3万-10万人口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社区设置1个文体活动广场等。市民感慨,从教育到生活,扬州的这些基本公共服务都有了一个提升,让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也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来源:扬州新闻;编辑/黄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