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征程 | 南京又一重量级数据发布!看完想去过田园生活...

2017年11月06日 14:12:19 | 来源:紫金山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南京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890元,同比增长9.2%,增速继续跑赢GDP,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居民消费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长速度,均快于城镇居民。

  说到农村如此飞快的发展速度,那就不得不提提南京一系列的富民增收措施和南京农民发展道路上的智慧探索!

  南京优化财政政策 促进农民增收

  近期,南京出台了《市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财政扶持政策促进农业龙头企业更好带动农民增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优化财政扶持政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市域内农业基地面积比例达到70%左右,带动农户覆盖面60%以上。《意见》更加突出了对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引导性。

  一是增加了农业产业化扶持专项资金,市级财政安排2000万,扶持重点为消化本地原材料开展农产品加工、带动销售当地农产品和促进当地农民就业增收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提高了“金陵惠农贷”贷款额度和贷款贴息的额度,对在南京建立原料基地、利用本市原材料开展农产品加工、招用南京农民工、带动农民增收显着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额度提高至600万元,贴息金额提高至50%,贴息限额40万元。三是对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的项 目,采用“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代替原先项目申报,补助方式更加方便简捷。

  目前,南京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92家,其中省级以上45家,2016年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00多亿。

  发展全域旅游 人均增收达2500元

  伴随着第九届中国高淳国际慢城金花旅游节的开幕,旅游已成这座南京南部小城的重要增收渠道。据相关数据显示,高淳区从事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的农村居民达到7.5万人、占居民总数的17%,直接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2500元。

  高淳是长三角少有的仍保持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江南水乡,也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2016年累计接待游客871.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82.9亿元。

  高淳构建处处有风景、时时有服务、人人都放心的全域旅游城市。这两年重点打造国际慢城桠溪小镇、固城湖西岸的水韵小镇、国瓷小镇和云魔方电商小镇等,力争在“十三五”末,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村民增收

  儿女在外打工,自己和老伴在农村种田,为儿女供应蔬菜、大米、菜油等基本生活物资,这是南京东屏镇和平村老人鲁建华的生活写照。

  近年来,在市、区的帮扶下,和平村开始了高标准农田整治,到今年上半年为止,和平村共完成3000多亩高标准农田整治,下半年和平村将继续推进另外3000亩土地的高标准农田整治。

  溧水玫瑰花种植 带动200多户农户增收

  在南京溧水,一片800亩的玫瑰花种植基地承载着当地农民的增收梦。溧水依托这片种植基地,以南京农业大学和山东食用玫瑰研究所技术合作与指导为后盾,以打造新一代纯天然、绿色产品为理念,引进了行业最先进的玫瑰花烘干,玫瑰精油、纯露提取等玫瑰花深加工设备,开发出了一系列玫瑰产品,带动200多户农户增收,每年户均增收可达1.8万元。

  高淳千亩紫云英盛开 有机种植助农民增收

  今年4月,南京高淳1500亩紫云英的盛开,引来不少游人拍照留念的同时,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增收的好机会。

  游客在紫云英花田里拍照 人民网/图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化肥尚不普及,农村盛行种紫云英当绿肥。后来随着化肥使用,农田里再难见到紫云英了。

  随着粮食生产慢慢适应供给侧改革的需求,高淳的农民看到了“绿色有机”的商机。农民们将田里的紫云英翻耕入土,作为培育栽种水稻的底肥。这样种植的水稻纯靠有机肥生长,不需要使用化肥,还能减少田间杂草生长。虽然亩产少了,但却种出了高品质的有机稻,总收入也更高了。

  农户抱团创水芹精品 带动1600多户农户增收

  位于六合区北部山区的马鞍街道大圣社区,一直以口感好、产量高的“大圣”牌水芹而闻名。最近几年,大圣水芹的亩产不增反降,与之相对应的是整个水芹产业的年产值却提高了10%。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大圣社区走精品路线,抢占水芹高端市场的探索。

  种植户正在采摘水芹 资料图

  大圣社区有100多年种植水芹的历史。过去,大圣社区的村民们种植水芹都是单兵作战,一家一户上市销售,2004年,因集中上市,造成水芹大量滞销,导致价格一度跌到几分钱一斤,亏损严重。2005年,由7个水芹种植大户牵头,社员们共同出资创建了大圣水芹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统一了布局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并统一使用“大圣”商标和外包装。抱团发展不但打响了大圣水芹的知名度,也稳定了水芹的收购价格。去年,合作社年产值达到4000多万元,并带动周边1630多户农户增收,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一句“我要回农村”的网络口号,看似充满戏谑调侃的味道,其实背后却是农村翻天覆地发展的写照。也许,下一个五年,农村将成为人人向往之地!

  (来源:紫金山新闻 编辑/赵姗姗)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