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艺——“木工”成为市北初中开设十多年的一门品牌特色校本课程
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创办于1943年,建校至今七十多年。关注每一位师生的成长与进步,努力为每一位师生的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办有温度的教育,育有灵气的公民”是学校的办学宗旨。2017年9月,学校一期工程教学综合楼建成投用,让这所“新村学校”旧貌换新颜。
除了校舍换新颜外,市北初中还致力于深化课程改革,在教学中同样力求创新,形成了符合校情学情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做法。在课堂教学转型中深入探索“两端式生本课堂”和“高效合作小组的运用”。《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需”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获省十三五课题立项,并被列为省级精品课题培育对象。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快乐手工、木工、空竹等校本课程、学生社团在市区享有很高知名度。
校本课程传统唱大戏
每周二、四下午,市北实验初中的孩子们纷纷走进校本课程的课堂,享受传统文化精神大餐。这两年,在市北开设的三大类近二十门校本课程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科目比重持续增加。
《我爱常州非遗》得到了选修学生的一致赞赏。可以在课上领略锡剧、梳篦、乱针绣的魅力,作为常州人倍感自豪。
《谜海遨游》课程则在市北校园掀起了“谜语热”,“乐猜灯谜闹元宵”活动打响了品牌效应,更带动了孩子们对于传统文化习俗的体验和认知。
“抖空竹”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在市北结出了“新果”。这两年,“龙舞空竹”项目从市“育苗杯”开幕式走进了省阳光体育节,更面向全国群众体育大会的代表们展示常州校园体育的风采。
传统手艺——“木工”成为市北初中开设十多年的一门品牌特色校本课程,在全省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刨、凿、锯”不仅吸引了很多男同学参加,更有不少女生踊跃参与。
学生社团创新出成果
近年来,市北实验初中头奥训练营、梦想课程组、科学探究社、车模俱乐部等学生社团在省市级科技创新类比赛中获奖频频,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2014年,学校头奥训练营推出的创意表演项目《小笼包诞生记》在常州市首届创意表演大赛中一炮打响,惊艳常州城。2015年,市北初中梦想课程组学生团队在真爱梦想“2015去远方旅行计划大奖赛”评选中,入围全国12强,并获资助远赴四川开展爱心助学。2016年3月,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将主持编修《去远方》课程的重任交到了市北初中手中。
市北实验初中学生日益成为省市级各种科技类竞赛“常客”。2014~2016年,先后获省一等奖8项、省二等奖16项;市特等奖2项、市一等奖10项、市二等奖17项,学校多次获得市级团体一等奖。
学校先后有五名教师被评为省市级优秀中小学科技辅导员。
首创初中-高职特需课程
打造普职融通,本学期起,市北实验初中和两所高职校合作,全省首创“初中-高职”衔接特需型课程。
市北实验初中地处老新村,6成生源来自于外来工或新市民家庭。“尝鲜”推出“特需型课程”,源于该校的一项调查。该校约有2/3的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学校跟踪调查发现,七成以上升入职校的学生对所学专业并不满意。
基于此,学校尝试与高职校合作,开设“特需型课程”,首次推出《中西面点制作》《影视剪辑》《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环境与食品检测》4门课程。课程面向七八年级学生免费开课,上课地点或在本校或在高职校。期初报名火爆,最终,经筛选,80多名学生成了首期课程的体验者。
校长杭佳楣表示,在与高职校本学期试点合作的基础上,考虑今后引入社会资源推出更多的优质“特需型课程”,为更多的学生服务。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