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说:油腻中年男女?互联网最全diss链在这里

2017年11月01日 15:04:0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专稿(小编/周小二)

  最近,继保温杯、枸杞之后,中年男性再度成为蜜汁网红。

  一组关于“油腻中年男”的定义刷爆盆友圈——

  →_→关于如何去油腻,有人罗列了12个意见请网友补充,一文激起千层“油”,目前已经补了2000多个——

  过气网红作家冯唐也就如何避免油腻给出了不得不看的十条名言——

  不过,“油腻中年男”并不是唯一被diss的对象……很快,“油腻中年女”也粗线了——

  正当看完定义的各位美少女惊喜感慨,“本人一条不占,小仙女本尊”后,“当代恶臭女孩实录”总有一条适合你——

  小鲜肉本尊也逃不过diss,“恶臭男孩”标签,不占不是年轻人——

  以上标签统统躲过?嗯哼出来混迟早是要被diss的~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diss。

  【以下可能是互联网最全的diss链】——前方高能:

  盆友圈diss链

  相亲diss链

  旅游diss链

  动画片diss链

  音乐diss链

  游戏玩家diss链

  不仅听音乐玩游戏有鄙视链,看电影看书也有鄙视链——

  电视剧diss链:

  英剧>美剧>日剧>韩剧>港剧>台剧>内地剧>泰剧

  杂志diss链:

  时代周刊/纽约客>万象/天南>新周刊/城市画报>读者>故事会/知音

  学科鄙视链也是古已有之,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就曾提到"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就连学科内部也有鄙视链:

  总之diss链渗透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连喝咖啡这种事也要diss一下——

  咖啡diss链:

  COSTA>星巴克>左岸>上岛>避风塘>麦当劳、肯德基>雀巢速溶

  Anyway还是程序员diss链比较简单粗暴:

  老婆漂亮的程序员>老婆不漂亮的程序员>有女朋友的程序员>单身程序狗

  看完这些diss链,是不是已经中枪成筛子啦?

  →_→所以这些diss链究竟是怎么来的?diss链的始作俑者到底是sei?

  diss链科普: 

  “鄙视链”这个词,据说出自2012年4月7日《日韩剧的鄙视看港台剧的,看港台剧的鄙视看国产剧的”;类似这样的鄙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条条“相轻”的食物链条。 

  我们常说鄙视某某人,这是个体间的鄙视;但互联网文化兴起后,鄙视链往往发生在群体间。

  这种群体鄙视,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

  内群体偏好(in-group favoritism):认为自己所属的群体更优越

  外群体歧视(out-group derogation):贬低其他群体的价值

  面对diss我们应该怎么办?

  心理学家支招:在相对平淡的生活中,一部人是确实拥有自身的优越感,而不具备明显优越感的人呢,则会通过压低别人来体现自身的优越感。所以说,“鄙视”是一种实现优越感的简单路径,它不需要通过提高自己就能实现,只要讽刺贬低别人就可以了。对于“鄙视链”折射出的社会心理问题,我们没有特效药,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彼此尊重,允许别人不一样的选择。因为,就选择来说,没有高下之分。

  看完这些,想不想发一个盆友圈?最新转发diss链,某二只能帮你们到这儿啦~:)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