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新老南京人眼中,南京总有那么一段街道,穿越周遭的繁华。时光,把故事轻盈成一首歌,与这一城的梧桐盈盈一握,不错过旧时金陵、今日南京的所有光阴……
下面就为大家带来南京10个特色街区,一次走遍南京最美的老地方。
老门东是南京传统民居聚集地,自古就是江南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世家大族居住之地。
老门东位于老城南核心区域,是南京历史最为悠久、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地区之一。
如今,人们穿过“老门东”牌坊,走进一条条老街巷,即走进了老城南传统民居生活。
目前,老门东已开设金陵刻经、南京白局、捏泥人、竹刻、剪纸等民俗工艺店,并推出多种南京地区传统美食小吃。
南京1912东邻南京总统府、西至太平北路、南至长江路、北至长江后街。
由19幢民国风格建筑及共和、博爱、新世纪、太平洋4个街心广场组成。
时尚又充满民国风情的街区,夜间漫步其间,静谧中的年代感与总统府相呼应。
民国的建筑古朴精巧,错落有致,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特色让每个去过的人都念念不忘。
六朝古都南京的“十里秦淮”,历来被称为是“风华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古朴典雅的绰约风姿。
六朝时期,秦淮河和青溪一带,就已设置了不少水榭酒楼,明清时期,则更为繁华。
闹中取静,找一个秦淮河畔的咖啡店靠窗而坐,看着秦淮河上一艘艘驶过的游船,真是惬意。
地处中山南路、升州路交汇处,街区建筑延续甘熙故居“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建筑风格,黛瓦、粉壁、马头墙随处可见,配以砖雕、木雕、石雕装饰。
目前包括李顺昌洋服、吴良材眼镜、宝庆银楼、绿柳居、阿英煲、蜀牛香等一批知名品牌及老字号商家已经进驻街区。
如今,熙南里同时串联着相隔百米之外的水游城、夫子庙形成三大人气聚集地。
漫步熙南里,可以观景色,忆往昔;闻书香,品曲艺;尝美味,赏金陵。
水木秦淮位于江苏电视塔下,草场门桥以北,秦淮河与石头城路之间的地带。
石头城边,秦淮河畔。有美食、有酒吧,也有来自南艺的美女和文青。
繁茂的草木长廊依傍在灵动的秦淮河畔,水木交融,秦淮流韵。
不定期举办收藏活动,喜欢的人可以去淘一淘。
粗壮的梧桐,化成了满眼的绿意。整条道路被裹在了深深浅浅的斑驳之中,透着厚重的历史韵味。
青砖黑瓦,隔开了一段过往,没入俗世尘埃里。
它是南京印象,是颐和路,更是金陵的半部民国史。
225栋民国建筑瞬间带你穿越时光,一幢幢老式洋房,满满的回忆。
街区内有4处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事处旧址、毗卢寺、白崇禧公馆旧址、黄裳故居。
37处历史建筑,包括了周恩来图书馆、民国住宅、民国别墅等等。
穿越街巷,静静感受到那段峥嵘岁月。
适合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体验。
产业园所在地为李鸿章于1865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旧址。
李鸿章留下的古建筑依旧斑驳,但在匠人的打造下新添了一丝活力。
园区有9幢清代建筑、19幢民国建筑,如同一座近代中国工业博物馆,记录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
这也是南京为数不多的文创产业基地,淘文化创意此处值得一看。
一座座水泥雕花西式建筑,城堡式的邮务大楼、规模宏大的航运大厦拔地而起,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大马路在南京这块古老的土地涌现,并就此掀起了一个老下关黄金商业时代。
对于南京而言,百年老下关是一段辉煌却又失落的回忆。
这里曾是“十里洋场”商业繁华的始源,而今却安于一隅,走向落寞。
街区位于朝天宫东南侧,南临升州路,北至建邺路,西依莫愁路和秦淮水系,自古便是文人聚集之地。
到了现代,这里是南京倒腾古玩的人最喜欢扎堆的地方,一些新奇的老物件,泛黄的老照片想要淘,准备好时间和钞票。
饿了,还能去一旁的七家湾,吃一份上了央视的牛肉锅贴。
大名鼎鼎的中华老字号韩复兴板鸭最早就开在仓巷巷口。
(来源:南京潮生活;编辑/黄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