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运,艺术相融——苏宇光工笔画展

2017年10月30日 10:31:04 | 来源:苏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喧嚣中的宁静——苏宇光工笔画作品展”于10月28日上午在彬龙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苏州彬龙美术馆、虹宝艺术馆共同主办,共展出苏宇光精心绘制的数十幅工笔画精品和以苏先生作品为蓝本的苏绣精品,为古城奉上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

  在漫长的中国画历史长河中,文人画一支自北宋勃兴以来,扶摇直上,取代传统深厚、技艺精深的宫廷画,成为明清两季及近现代中国画的主流。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去任何时期代表当时绘画技巧最高水平的作品,当是宫廷画。比起尚“意”的文人画来说,宫廷画可谓尚“法”,或精描重彩,或鸿篇繁饰,在技法的传承与创新上严谨而不失其度,又经清代郎世宁等欧洲画师的推波助力,使宫廷画吸收西方绘画的技法,焕发了新的活力。

  当下的宫廷画传承虽面临着宫廷画师体制的消失、代代相传的师承关系断裂,以及在艺术市场上难敌其它画派画种等重重困境,但仍涌现出了几位笃定坚守、超迈前人的优秀画家,苏宇光先生便是其中出挑的一位。

  幼年的苏宇光已表现出对绘画异于常人的天赋和勤奋。他在临摹上苦下功夫,在临习中国唐、宋、元、明、清历代名画的过程中,产生了对宫廷画技法的深切认识和喜爱,虽然对文人画亦多有涉猎,但他最终选择了更适合自己发挥的宫廷画一路,创作格调高雅富丽的工笔花鸟、人物和山水画,并且吸收借鉴郎世宁以来的透视法、明暗法等西画写实技巧,中西合璧,融汇自然,在赋色上雅俗共赏,精妙绝伦。

  苏宇光先生的艺术成就无需再作赘述,我最想要谈的是他身上值得艺术家们崇敬和学习的艺术精神。首先是对艺术的那份热爱。众所周知,苏宇光先生是绘画上的多面手,不管是花鸟、人物,还是山水,皆是手到擒来,即便通常作花鸟为多,但偶尔作一山水亦是皴擦点染得当,界画工整精细,场面宽阔而又雅致。画雄狮即有雄狮的威猛、画孔雀即有孔雀的惊艳,画小蝈蝈小虫子也活灵活现,不差毫分。拥有这般全面实力的画家,需为之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刻苦和努力,又有谁人能够想象?专精一门已非易事,想必苏宇光先生对绘画是极钟情、极迷恋、极沉醉的,若非这般热爱,便不足成就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其次是对创作的那份真诚。宫廷绘画的传统讲究对景写物,追求写实的表现,必离不开写生的功力。苏宇光先生笔下的花卉、瓜果、虫鸟无不灵动逼真、栩栩如生,不同天气下的花瓣样貌、不同季节里的瓜果生长、不同种类的昆虫形态……都是他反复观察写生的经验总结。即便是画古代仕女图,他也不是靠凭空想象、东拼西凑来潦草完事的。一组红楼梦十二钗人物画,苏宇光先生从1995年开始构思,多遍阅读几个版本的《红楼梦》,并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到1996年冬天才开始着手创作,每个人物、场景、服饰、头饰等都几易其稿,反复斟酌,且多次征求有关红学专家的建议,历时三年之久方得完成。这正是一位对作品负责的艺术家应该有的创作态度,着实令人起敬钦佩!

  苏宇光简历

  苏宇光,1946年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著名国画家,国家高级美术师。他擅长工笔花鸟、人物、山水,尤其对蝈蝈、孔雀、金鱼、狮子等的刻画有独到之处。他自幼习画,在认真研习中国古代唐、宋、元、明、清文人、宫廷绘画基础上,将西画技法融入其中,作品博通古今、精微细致,形成了既有传统又有新意,高雅富丽、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喜爱。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展并屡获大奖,被美、英、德、日、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的艺术馆(院)和收藏家收藏。其作品《醒狮图》复制品于1995年由中国首征北极科学考察队带入北极,与中国国旗一起放置在北极点,象征中华民族崛起,是世界唯一放置在北极点的美术作品;代表作《金陵十二钗》被红学家和收藏家称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20世纪90年代初,《八骏图》《游春图》《贵妃出浴》《金玉满堂》等及孔雀系列作品被广州、香港等地艺术公司制成各类壁画、仿真国画、艺术品磁卡等,面向国内外大量发行,在东南亚产生了强烈反响。1994年以来,他的作品多次应邀参加深圳动产拍卖行、深圳艺术品拍卖行、北京荣宝、保利、太平洋等多家拍卖行举办的中国书画名家精品拍卖会。出版有《苏宇光国画精品集》《工笔重彩研摩·花鸟》《工笔草虫画法》《苏宇光画集》等书籍。

  ■展览地点:苏州彬龙美术馆(观前街212号三楼)

  ■展览日期:2017年10月28日—11月8日

  ■主办单位:苏州彬龙美术馆 虹宝艺术馆

  (来源:苏州日报 编辑/李明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