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转化医学与临床研究”等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立项建设的通知》,公布了24所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名单。其中,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河海大学全球变化与水循环国际联合实验室成功入选。
什么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计划自2014年起实施,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确定的重大项目,旨在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学术声誉,加速世界一流学科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联合实验室的主要建设目标,一是支撑形成一流学科,引领新兴、交叉发展方向,学科实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二是承担国际前沿或重大需求科研任务,持续产出国际学术界公认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原始创新成果,学术影响力进入国际一流。三是汇聚国际一流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杰出创新能力的科学家,领军人才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四是充分利用国际化人才培养手段,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际一流。五是执行国际化运行机制、人才评聘、学术评价和支撑服务,实验室管理水平达到国际一流。
24所大学获建国际级联合实验室
根据有关要求,在依托单位自主组建培育基础上,教育部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原则,分别组织专家对北京大学等24个学校的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进行了立项建设论证。根据专家论证意见,经研究,教育部决定予以立项建设。这24所学校包括:
6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云南大学。
8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分别是:南京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河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暨南大学、 宁波大学、宁夏大学。
10所地方重点高校,分别是:哈尔滨医科大学、天津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广西医科大学、黑龙江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贵阳中医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以南京农业大学为牵头单位,联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共同组建。此项工作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紧盯畜禽健康养殖和动物源食品安全领域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在疫病控制与食品安全、消化道营养与畜产品品质、肉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营养三大领域开展国际联合研究,为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食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河海大学西康路校区大门
河海大学全球变化与水循环国际联合实验室响应全球变化与水循环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主要依托河海大学的水利学科优势和国字头的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美国沙漠研究所、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滑铁卢大学以及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世界高水平研究机构和大学,以承担国内国际前沿或重大需求科研任务为主导,强强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水资源演变机理与高效利用、水旱灾害形成机理及防灾减灾、水生态与水环境演变规律及保护、河口海岸综合治理与保护四个领域开展国际联合研究,深化国际多团队实质性合作,引领新兴、交叉发展方向,持续产出国际学术界公认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原始创新成果,具有引领学科发展的能力,成为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开放交流合作研究的基地。
(来源/综合自扬子晚报、江苏招生考试网 编辑/钱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