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万人点赞盐城“买菜哥”!只因这件事,他坚持做了19年……

2017年10月25日 15:57:28 | 来源:盐城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难的是把这样的事做了近20年。

  这几天,姑苏城被盐城打工者季洪球感动。

  19年来,他无偿为小区老人买菜,两万多张菜单,丈量出他近6万公里的“爱心”路程。

  他的事迹经“人民网v”转发后,几天内点击量已超250万人次。

  老季将买好的菜和剩下的钱送到居民家中。

  两万多张买菜单,书写他19年无私爱心

  在苏州西善长巷55号小区,居民们并不知道季洪球的大名,他们只是称呼他“老季”。老季今年51岁,老家在阜宁县新沟镇新北村二组。1998年年初,他来到苏州打工,就在西善长巷55号小区做门卫。

  季洪球所在的小区是一座老式小区,有81户居民,大都是苏州市一些医院、教育部门的退休人员,还有不少孤老。小区只有老季一个门卫,他和老伴就住在两间值班室。

  老季和妻子在值班室前合影。

  在小区值班室的桌上,有一摞小区老人写好的“买菜单”,说是“买菜单”,还不如叫做“购物单”。每天,季洪球到小区行动不便老人的家中取这些单子,单子内容不但有买菜,还有买日常用品以及寄信、取款等。季洪球说这些单子只是近两年的,以前的都已丢掉了。19年来,这种“买菜单”足有两万多张。

  季洪球在三多巷菜场买菜。

  “第一次替老人买菜是在1998年7月份,是给一位80多岁的张奶奶买的,如今她已去世。”当时,季洪球发现孤老张奶奶行动不便,家中无菜做午饭,他就和老伴李玉梅从楼上将张奶奶扶下来,在值班室烧午饭给老人吃。从那以后,给张奶奶买菜列入季洪球的一项日常工作。然后,需要他买菜的老人越来越多,最多的每天达到8户。

  季洪球就这样坚持了19年,无偿地帮助着老人,他也从“买菜哥”变成“买菜叔”。

  94岁文老伯在家给季洪球写菜单。

  风雨无阻的买菜路

  近6万公里,可绕地球一圈半

  近日,季洪球来到94岁文老伯家,文老伯在纸上写好需要的菜名后,递给他10元人民币。

  因为前一天夜里在医院上班,早上还需送7岁的孙女上学,季洪球每天都在上午9时左右,到需要买菜的老人家里取“菜单”。不管刮风下雨,季洪球这个习惯19年没有改变,他知道老人们在等着他买菜烧饭。

  文老伯夫妇今年都是94岁,患有高血压等疾病。50多岁的儿子,前几年因病瘫痪,只有两位老人住在老房子里。5年前,季洪球得知情况后,和妻子李玉梅到老人家中帮忙。每天早上,他根据两位老人写的菜单去菜场买菜。中午和晚上妻子去为老人烧菜做饭,有时候还帮忙洗被套、冬衣等厚重衣物。去年年底,老人得知他们回老家过年,取出5000元钱作为酬谢,但被季洪球婉拒。“他就是我们的亲儿子。”文老伯这样说。

  买一趟菜,来回4公里,19年来季洪球走了近6万公里,可以绕地球一圈半还多。

  荣获“姑苏好人”,蕴藏着他19年来的暖心故事

  在小区里,只要提到老季,老人们无不夸他是“好人”,90岁的郑阿婆讲了一件关于老季的事。

  小区里面曾经住着一名姓汤的老人,儿子吸毒被强制关押,瘫痪的老人和幼小的孩子没人照看。季洪球主动帮助照顾老人、孩子,一直到老人去世,后事也是老季照料处理的。汤家儿子出来后,不幸中风瘫在床上。老季又担负起照顾他们父子的责任,帮他家买菜,送孩子上学。去年,汤家儿子去世,孩子送到亲戚家抚养,不放心的老季经常去探望。

  郑阿婆说:

  “我们有幸,遇到这样的好人。”

  在门卫值班室里一张床的床头柜内,有几本季洪球获得的荣誉证书,去年他获得第二季“姑苏好人”的称号,他将1000元的奖金买了老人喜欢吃的食品,送给老人们。

  辖区吉庆社区工作人员:

  “老季在我们社区务工,19年来做的好事我们都无法统计,他和小区里面的老人亲如一家,无私地奉献爱心,构筑和谐小区,是我们社区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人家需要做的,我就帮着做了,那么他高兴,看到他高兴我也高兴;人家看到还要谢谢我,那么我更高兴,何乐而不为呢?——老季最朴实的话语,是不是也感动到你了呢?

  (来源:盐城发布 编辑/钱薇)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