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南京的天气就变化得好快,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几场雨一下,气温跟着噌噌地下降。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抵御降温。不少人突然发现,早上起来的时候,原本能扛到中午的肚子,早上就开始叫唤着要吃东西了。

好啦好啦,别再硬扛了,南京的早餐好吃的那么多,就算你没吃早餐的习惯,在这季节里暖暖地吃上一顿,那也是种享受,不是吗?
南京人所谓的“蒸饭”,也叫做饭团。
南京的饭团做法很多种,有甜口的也有咸口的,甜口最常见的就是加白糖,咸口的制作方式比较简单,卷半根油条,加点咸菜。

小小的一个长团子,吃着舒服抵饱,喜欢米饭厚实质感的人早上都会来个解馋。
现在的饭团制作可复杂多了,不但有了专门的工具,还可以在饭团中加蛋黄、肉松、烤肠、里脊等,充分满足肉食主义者的欲望,一个顶饱,到中午都不会饿。

说起蒸饭,就不得不提一下南京蒸饭界的传奇:小眼镜蒸饭。
小眼镜蒸饭原来只是金鹰边上的一个早点摊,每天凌晨准备,9点出摊。
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不聊天不搭话,只是认真地做着每一只饭团,称饭放料包饭团一气呵成,口味咸香厚实,堪称一绝。
今年5月,小眼镜蒸饭在新街口正洪街广场开设了自己的门面店,还是那位戴着眼镜的男子,还是那样熟练的手艺,口味自不用提,店前的长队就是最好的证明。

想吃蒸饭了吗?找个时间去尝尝小眼镜的吧,不会让你失望的。
地址:新街口正洪街广场五星电器北门
南京人的早餐,有一个很“重口味”的选择,那就是老卤面。

老卤面给人的感觉就是厚实!抵饱!早上吃一碗老卤面,一上午都充满力气。
挖一勺熬好的老卤到碗里,然后兑上面汤、浇上浇头,那卖相光看着就能让人胃口大开,对于那些睡了一晚,啥都没吃的食客来说,杀伤力更是惊人,不吃上一碗,路都没办法走了!

老卤面的浇头常见的有大肉、小排、雪菜肉丝等,大肉和熏鱼是不少老南京的最爱,大肉厚厚的一块,吃下去肥而不腻,口有余香,熏鱼香脆带劲儿,营养丰富,就着面条“哧溜”一声,别提有多满足。说起老卤面,就不得不提四鹤春面馆了。南京有名的面馆不少,但每天早上7点不到就人满为患的面馆,还真不多。
1932年开业的四鹤春上午开业,中午饭点一过就关门谢客,开始准备第二天的食材。

来这里吃早饭的食客,大多都是四十往上的老南京,一碗面、一笼包是标配,面是老卤大肉面,包是薄皮小笼包,一顿下来比得上别人中饭的量,甚是惊人。
四鹤春面馆在彩霞街附近可是老有名气了,想吃的话可要赶早,同时做好中午吃不下饭的准备,撑!
地址:洋珠巷78号(近彩霞街,彩霞农贸市场对面)
南京人在早饭的选择上,是有一定讲究的,要么长年盯着一家店吃,要么坚持一到两种餐点换着来,实在是找不到想吃的早餐的时候……大家就会去买汤包吃。

汤包是南京人早上真正愿意坐下来,花时间好好享受的美味。南京有一家尽人皆知的的汤包店——鸡鸣汤包。
位于夫子庙的鸡鸣汤包,算是从名字到地址,都灌满了南京的味道。

在他们家吃汤包最大的讲究,就是用筷子在不戳破面皮的情况下把包子提起来。

破了,里面最精华的汤汁就会流得到处都是;没破,就可以就着盛醋的小碟子,一边慢条斯理地吸汤,一边把里面咬劲儿十足的肉馅给吃下去,满足感爆棚。

说起来,不管是鸡鸣汤包还是别家的包子,单吃总是会腻的,所以去吃的时候记得点上一份鸡汤馄饨,不但有汤喝,还可以淡化口中的油腻,可谓一举两得。
地址:金沙井1号(金沙井和中华路交界处)
如果要找一碗最能代表南京的汤?那一定非鸭血粉丝汤莫属。每个人南京人血液里流淌的,一半是辣油小馄饨的汤,另一半就是鸭血粉丝汤。

关于南京鸭血粉丝的历史,有几个版本。第一个版本很简单,据说南京在1400年以前有一个很穷的人,杀鸭子的时候舍不得血(这是有多穷),用一个小碗装鸭血,不料放的时候一边的粉丝掉进去了。无奈,他只好把粉丝和鸭血一起烹饪。却不料,居然烧出了第一碗鸭血粉丝汤。

第二个版本,说的是鸭血粉丝汤其实并非传统小吃,南京人过去下午会喝鸭肠汤或者鸭血汤,鸭血汤里面加粉丝,差不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事情了。
第三个版本认为,鸭血粉丝汤最早由镇江落第秀才梅茗所创,来自镇江的人在南京经营了小吃店,然后将传统的南京鸭血汤做了改良,并放入了粉丝。

以上三个版本各有各的道理,不过咱们一般人对于那些历史早就不在意了,只要鸭血粉丝汤好喝就行,早上起来热乎乎的来上一碗加了鸭肝鸭肠的粉丝汤,舒服!

什么?鸭血粉丝汤的推荐?回味、石记、李记、小潘记、云记、王记还有鸭德堡,你不比我清楚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