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人才怎样香起来?传承、传承、传承!

2017年10月10日 13:03:3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记者/童婷婷)10月10日,为期两天的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巧夺天工的各式艺术精品,令到场观摩的观众眼界大开。据主办方介绍,在经过评委们的认真评比之后,本次大赛的结果将向广大公众公布。

传承:是比赛,也是学习的机会

  10日上午9时,我苏网记者再次来到比赛区,发现有不少选手的比赛作品已经初见雏形。

△泥塑

△木工

△木雕

△农民画

△风筝

  上午10时,在彩扎赛区,来自扬州的选手陈志康已经率先完成了比赛作品,一个三层花灯。

  “上面是荷花灯,中间是鱼,下面是莲藕。”陈志康向记者介绍道。记者发现,为了参赛,他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材料,“这种丝质的花灯不容易掉色,沾了灰尘,放水里漂一漂,就干净了。”

  “您这么快就完成了,有没有信心获奖啊?”记者问他。

  “没有,没有,有很多大师同台竞技呢,我拿不了奖的。”陈师傅谦虚地说。

  他告诉记者,他把这次大赛当做是一次向前辈和同行学习的机会,虽然已经从业20来年,但他仍然非常看重这次在大赛上一试拳脚的机会。

传承:祖孙三代都从事这门手艺

  在江苏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乡土人才以非凡的智慧和辛勤的劳作,琢璞成玉,潜心钻研,创造了南京云锦、苏州刺绣、宜兴紫砂、扬州漆器等诸多名扬天下的艺术珍品,成为我们共同拥有的文化特质。

  而如何让当今的年轻人了解和学习传统技艺,感受其魅力,是这两日,展示展演区里的大师们,提及最多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8岁的蓝印画布制作人王振兴向记者讲述起他家的传承之道,“我儿子、媳妇都在做这门手艺,孙女儿也开始学习了。”

  王振兴一直坚持从中草药中提取靛蓝,用靛蓝染成的布料,色泽纯正、牢固度稳定、久洗不易褪色。他做的蓝印花布远销海外,美名远扬。

  淮安非遗烙铁画项目第四代代表性传人徐迎成告诉记者,烙画是以烙铁代笔,利用经过加热煅烧的烙铁,在作为画板的木板、纸、叶等上面,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图画,要求制作人必须能够“耐得住性子”,他指指身后墙上的作品说,“这样一幅烙画,至少要半个月时间才能完成。”

  尽管如此,他仍以“铁笔生花”的烙画为荣,他告诉记者,自己收了不少学徒,“这是一门历史很悠久的技艺,应该要好好的传承下去。”
      相信,在广大乡土人才的共同努力下,传统技艺技能这块民族瑰宝一定能够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