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你看的是正剧还是戏说,都应当晓得有“游龙”美称的乾隆皇帝,曾也欢喜做驴友,来场说走就走的全国旅行。他尤其酷爱江南水乡佳山秀水和各种好!吃!的!
乾隆曾经六下江南,逛吃不能停。也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名人效应,带动了wuli无锡最早的网红经济效应!
一大波被他翻了牌子的美食,从古红到今,成为百姓爱不释手的国民经典小吃。
既然你已经戳开了这篇香飘飘的微刊,那么不妨一道探访历史的足迹,打听名人的轶闻趣事,品一品“吃遍满汉全席,世间始终你最好”无锡美味吧!
{ 太湖饭店 梅花糕 }
里坊街巷的旧日情怀
梅花糕,源于明朝。但成为包邮地区老百姓心尖尖上的经典款点心,却始于清朝。
相传乾隆到无锡玩耍那会儿,一日到市集随便张张,看到有售卖的糕点形如梅花,色泽诱人,就控几不住记几吃了一块。
哎哟,不错哦!什么入口甜而不腻、软脆适中、回味无穷巴拉巴拉的形容词都是后人写的。小编断定,乾隆老爷爷当时也就是觉得对极了胃口,秒杀任何宫廷御点。吃到动情之处,就想给人冠了个名:梅花糕。
于是,梅花糕也就因为大boss的青睐一时成为江南最in最潮的名点,被民间吃货口口相传至今。估计乾隆皇帝要会发个票圈,微博啥的,立马风靡全球没毛病!
虽然梅花糕是借名人效应火的,但美味真心不含糊,简单大方有power,颜值与内涵齐飞~~
对于许多无锡土著而言,这种形似梅花,又像冰激凌的小吃就是飘散在童年里无可替代的香甜淳朴滋味。
以至于多年来愣是没有弄明白一件事儿:你怎么就这么好吃!怎么能这么好吃!怎么就时不时撩人心魂儿:嗨~~来一块呗?
烤得脆焦干爽的外皮,咬下去有清脆利索的声响,那种介乎于黏牙和嘎嘣脆之间得刚刚好,让人吃起来可以完全沉浸在味蕾的适宜和身心的舒坦上,心无旁骛一门心思只想要一口又一口......
外皮下,满满流沙溢出的滚烫甜蜜更叫人爱并痛着:一面烫得龇牙咧嘴,一面又还要强忍着口腔里的温度,慌忙舔着快要滴落到小纸杯外的豆沙,吸吮着不小心被烫到的手指头。
据说,老早之前的梅花糕,主要是豆沙馅,最上面一层布满红绿瓜丝,香甜可口。
后来根据人们的喜好逐步加入了红枣、果仁、芝麻、樱桃等点缀,颜值更高。在口味方面也生出了多路门派。
● 鲜肉口味,扎实满足,是肉食爱好者的心头好。
● 紫薯口味,甜而不腻,香糯满口。
● 黑芝麻口味,口感富有层次,满嘴生香。
......
1952年始建的五星级酒店无锡太湖饭店,在原汁原味的“梅花糕”传统烹饪制作工艺上加以丰富和创新,将这款国民美味又推上了一个新的境界,成为无锡传统美食中的一个亮点。
{ 乾隆赞忆秦园 蟹粉小笼 }
被乾隆翻过牌子的美味
同样是被乾隆爷点过赞的美食,无锡小笼馒头的势头也是相当滴猛!称霸沪宁线,全国响当当!
小笼馒头也唤作小笼包,它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应该是北宋京城开封的灌汤包,为当时的常州小河沿浮桥南堍的万华茶楼首创。但后来的故事你们也知道了,乾隆吃到了它......
“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
蒸熟后的小笼,小巧玲珑,形似宝塔,呈半透明状,晶莹剔透,咬下去,汤汁溢出,包裹着唇舌,满口生津,滋味鲜美地溢于言表!
小笼馒头也有许多种类,其名称一般是根据所选辅料的名称来命名滴。如辅料为蟹黄,即可称为“蟹粉小笼”,辅料为虾仁,可称为“虾仁小笼”等等。
而今日要特别要提到的蟹粉小笼绝对是无锡小笼中的“战斗机”,因为它和江南人家心心念念的那口“秋风起,蟹脚痒”脱不了干系。逼格甚高,鲜美一等一!
蟹粉即是用蟹拆肉,佐以配料煮成的食物,它也可与很多其他食物配搭。
蟹粉小笼外形与传统纯肉小笼包看起来无异,但内容口感绝对有不一样的惊喜!真正是皮薄、汁鲜、肉嫩、馅丰。
紧酵皮薄(传统无锡小笼包做法中,皮不发酵,故而蒸熟后皮薄而不破,很有嚼劲),于馅心中加入熬熟的蟹黄油、蟹肉,蒸制时再将蟹黄分成小块安放的包子的封口处。
轻咬一口,会发觉肉馅成团与皮不粘连,散发出蟹肉的鲜香,一咬一包汤,浓浓鲜鲜的汤汁弥撒开来,满口流香!
要说这忆秦园的历史,那可就长了去了!历经了34代传人,还上了《舌尖上的中国》!
它家的蟹粉小笼选用太湖螃蟹,剔出蟹黄装裱顶端,剔出的蟹肉熬制成蟹粉,把新鲜熬制的蟹粉包裹在腿心肉做成的馅料里。
老法头里最传统的手法,保留的无锡小吃最原始质朴的味道。快趁着假期,来寻香觅小笼吧~~~
(来源:扯扯老空,编辑:李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