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醒醒吧,南京!你为什么留不住优秀的年轻人?》的文章在南京人的朋友圈刷屏了。在作者看来,南京这座城市缺乏高薪岗位、新兴产业,优秀的年轻人正离开南京。真的是这样吗?小编今天来逐一分析。

南京大学应届毕业生,
95%都不会留在南京?
打开知乎搜索栏,“为什么XX留不住人才”的问题在很多同类城市都有讨论。把南京改成武汉、西安、合肥、成都,都可以问同样一个问题。与北上广等城市争夺人才,这是所有同类城市共同面对的问题,并非南京一个城市遇到这样的问题。

9月22日,江苏省教育厅官方微信“江苏教育发布”发文《在江苏就业——众多江苏高校毕业生的选择》,文中写到:
2017年部分在宁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表

据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8月底,2017年,我省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人数为31.3万人,除去升学、出国、应征义务兵等情况,实际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分别为21.7万人。
其中,选择在南京就业的江苏高校毕业生为4.7万人,占江苏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21.75%,比前往上海(1.5万人)、浙江(0.74万人)、广东(0.48万人)等经济发达省市就业的毕业生比例都要高得多。而2017年南京的高校生源数为1.2万人,实际选择在南京就业的江苏高校毕业生人数是生源数的近四倍,人才呈现出“净流入”的状态。
单就南京大学来看,2017年接近半数(41.26%)的已就业毕业生选择留在南京,所以95%南大学生选择离开南京就业,这一论断不足以让人信服。
南京没有面向未来的、 能够提供高收入就业
岗位的新经济?
现在互联网行业非常火爆,互联网公司吸纳了全国众多最优秀的顶尖人才。从数量上来看,南京的确缺乏大型的互联网公司,但单凭这一点就否定南京高端人才的数量明显有失偏颇。
“江苏教育发布”的推文中也说到:南京的金融、会展、总部经济等服务业优势较为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南京还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也是江苏唯一同时拥有千万级大型机场、亿吨级海港和高铁枢纽的城市,具有较强的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
南京对外开放优势明显,目前拥有省内唯一的国家级江北新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13个省级开发区,同时拥有综合保税区、枢纽经济区等特殊开放平台——这些都有利于南京未来在成为“扬子江城市群”(涵盖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南通沿江八市)中的“龙头城市”时发挥重大作用。
南京对不起
所拥有的高校?
南京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拥有高等院校53所,人才资源十分丰富。
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在宁就业创新,南京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安居办法,通过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公共租赁住房、购房补贴和租赁补贴等形式,解决人才住房困难。“软硬环境”的强大、“人才政策”的推出,以及较被看好的城市发展前景,也让南京对更多高层次人才也保持了强劲的吸引力。
从学历层次看,2015-2017年以来,省内高校毕业研究生有近3成留在南京就业(分别为1.0万人、0.9万人、1.0万人),相较于前往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的研究生,占比要远远超出。从学校层次看,2017年,部分在宁高校中,总计有近3成留在南京就业(分别为1.3万人、1.1万人、1.2万人)。例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今年分别有41%、35%、29%的毕业生选择了“留在南京”工作,比去其他城市就业的毕业生都要多。
2017、2016、2015年
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表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经过四年的大学教育,最终来自五湖四海的毕业生或是选择去北上广等城市打拼,或是选择出国深造,或是选择回到家乡,亦或是留在南京就业创业,都有他们选择的理由,怎么能说是情何以堪或逃离呢?
南京这几年的发展有目共睹,江北经济开发区作为拉动城市发展的增长点,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在南京召开的“江苏发展大会”打造了开放而有前瞻性的人才云平台……包括南京在内的江苏人,从来就没有“睡着”,何谈醒醒呢?
当然,并不是说不能提意见。
  小编认为,我们无需妄自菲薄,也不必妄自尊大,南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相信每个南京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相关链接:人才逃离南京?这样哗众取宠真的好吗?|荔枝时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