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记者/李明莉)在你印象中,绿色交通是这样的:

还是这样的:

其实,关于绿色交通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小知识,别急,让小苏慢慢来告诉你。
9月26日下午,在第二届国际(镇江)低碳大会绿色交通发展主题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交通届“最强大脑”们开启“华山论剑”。论坛不仅对中国现阶段绿色交通发展进行了探讨,还展示了交通领域丰富的研究成果。
畅想未来:2020年,你的出行将被“绿色“承包!
从新能源车的普及使用到共享单车的涌现,中国绿色交通自上而下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实践,我们也收获了宝贵又独特的建设经验。在论坛上,来自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欧阳斌主任就向大家介绍了这样一个例子。青海花久高速公路由于处于高原高海拔区域的里程较长,电力接入较为困难,在施工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研究团队发现,这段线路太阳能资源却极其丰富。在这种情况下,青海花久高速公路因地制宜,在全线建设了34个太阳能通讯基站,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

青海花久高速公路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公路
三年后我们的交通会变成什么模样?交通形势还会发生怎样的变革?除了介绍优秀的试点经验外,欧阳斌还提到了对于绿色交通的展望。到2020年,交通运输部将打造100条绿色公路;实施100项公路生态修复工程;建设10个绿色港口;城市公交、出租车和城市配送领域新能源车保有量达到60万辆。畅想一下,三年后不管你选择怎么的出门方式,都会被绿色交通所包围,没错,你的出行,要被“绿色“承包了!
互联网环境下交通发展更智能!
近年来,“互联网+交通”逐渐开始引领智能交通的发展。在论坛上,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ITS中心物联网与节能减排室主任蔡蕾,充分肯定了在新时代语境下,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交通运输业的各项联姻成果。她指出,大数据云计算为公路节能减排提供了更加翔实的数据支持。“中国高质量的制造水平为智能交通提供了外科保障,而强大的物联网络系统则提供内科保障。”
在共享经济大火的市场环境下,蔡蕾认为,绿色公路发展应建立共享平台。针对能源、通信、数据和信息等进行资源信息的互通,促进行业内的发展与创新。此外,她认为互联网环境下,政府应建立以服务为核心的交通管理方式, “我们要开发出迎合更多人需求的公路技术,要像卖手机一样,自主的去研究产品需求。”
行动派:为镇江绿色交通建设打call!
光说不做假把式,低碳出行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作为全国低碳试点城市的典型,镇江也积极的推动绿色交通的发展。在前不久的世界无车日,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绿色出行的行列,当天镇江市区内所有公交车都向市民提供免费乘坐。除了积极的进行绿色出行推广外,镇江还将加大对基础交通的投入建设,以达到城市交通转型和控制碳排放的目标。

在镇江乘公交最便宜只需5毛钱,公交在城市公共出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了解,目前镇江共有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公交车707辆,占目前所有营运公交车辆1251辆的56.5%。此外,今年镇江还将再购新能源公交车200辆。有了新能源公交的助推,在营运线路和总行驶里程不变的情况下,2016年全年与2015年相比,镇江公交节约了柴油40万升,降低尾气排放287吨,为低碳城市建设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