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无锡】世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

2017年09月25日 10:53:25 | 来源:江苏微旅游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自有茶文化起,便有壶做陪伴,相互承载,相互寄托,永远默契。

  一把好的紫砂壶,配以上等的芳香茶叶,实属佳享。

  世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

  古往今来如郑板桥、张岱、李渔等无数文人墨客都对宜兴紫砂壶情有独钟,除了陶醉于其拙朴敦厚的美感,也由于宜兴壶沏出的茶的香更浓、味更醇,能将茶香的魅力发挥到更大。

  但是要学会鉴赏和收藏紫砂壶,必须先了解紫砂陶独特的制作工艺。

  1.

  紫砂 /泥

  宜兴地下百米深处埋藏着奇特的紫砂泥料,这种泥料的天然颜色丰富多变,不同的泥料由于所含元素的差异、烧成温度不一等,也可能烧成异样的色调,甚是玄妙。

  紫泥是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深藏于黄龙山岩层下数百米处,开采出来之后,要对其进行挑选,把泥块洗净并捡去杂质,还要不断浇水,促进泥块的风化,使其变成 细颗粒然后将风化好的细泥块用石磨磨细,再将磨好的泥筛过后放入水中浸泡半年以上,这期间要经常搅和。半年之后捞出泥料倒入石膏模中吸收水份,将泥料用木锤锤和,将炼好的泥料包装好,然后放在阴凉处陈腐。

  陈腐亦称之为“养土”,是紫砂泥料最后的一道加工工序,将调配练制好的泥料用陶缸装好,置于阴湿处,让期腐酿陈化。就如地下酒窖的陈年好酒一样,相对陈腐越长,制出的壶就越光润古雅。陈腐期最短也要达到三个月以上,有些甚至需要陈腐三年。

  从原矿到做壶的泥,需要这么多繁复耗时的工序,所以一把紫砂壶是技艺的呈现,更是时间的沉淀。

  2.

  “方非一式,圆不一相”,是紫砂壶。

  紫砂人承袭了自东汉就启用的“圈泥法”,并吸引制锡工艺的“镶身筒”法,使手成型方圆或不规则形式成为可能。数百年的传承与创新,紫砂壶拥有了丰富的造型,从几何形体(圆器和方器),到自然形体和筋文形体,可谓千变万化,其它陶瓷品类无法与之相比。

  一只紫砂壶的制作要经历打泥片、镶身筒、装底、上大只、上假底、复脂泥、做嘴、把、盖等最少12道工序,有复杂的甚至更多。一把形状大气、色泽稳重、包浆莹润的紫砂壶的背后,无不藏着大师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倾注的大量精力和心血。

  3.

  紫砂 /饰

  若从审美来论紫砂壶,装饰和造型同等重要,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姊妹花。紫砂陶器以素面为主,内外不施釉,从而充分展现其独特的天然材质淳朴、古雅、细致、含蓄的肌理之美以及独特的透气性能。但不少艺人也在陶器表面进行装饰,并长期形成了一系列紫砂装饰技艺。

  紫砂壶的装饰博采众长、极尽变化。浮雕、圆雕并用,刻、划、剔齐上,塑捏、镂空、镌刻、铺砂、调砂、绞泥、泥绘、点彩、镶嵌等常见。其中首屈一指,堪称紫砂壶装饰一绝的当属镌刻。

  4.

  紫砂 /趣

  每一件紫砂作品都有形有状,但好的紫砂是有神韵、有情趣的。

  例如曼生十八式,取材自然现象、植物形态、实用器物、几何形、仿古器等,再加上深刻隽永的题铭,便演生出诸多情趣。或活泼生动的场面,或品茶的乐趣,或箴言警句,或诗情画意。

  5.

  紫砂 /辨

  1、无论用哪种紫砂泥料,一把真正的紫砂泥做的壶应当是颜色纯正、无杂质瑕疵,以及温润的、舒服的。

  2、新紫砂壶的表面不应当是光亮的,而是有粗糙感的,内外颜色应当几乎一致,否则有化学施釉之疑。

  3、紫砂泥中含有石英、云母等微量元素,在高温烧制中会形成结晶体,因此在光亮下,壶身能看到很多细微的白色亮点。

  4、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将刚烧开的水倒进壶内并沿壶身浇下,并盖上壶盖,你会发现两种现象:一水不会顺着壶身往下流,而是被慢慢吸干;二是壶盖先慢慢湿润,而后又慢慢吸干。

  茶如灵魂,茶具如肉体,在修行与历练中合二为一。

  宜兴和紫砂始终无法割裂,就像骨和肉。紫砂壶,寄托着数百年来宜兴人民对茶的理解,传承着数千年来中国人民的茶文化。

(来源:江苏微旅游,编辑:纪月)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