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江宁,有一位特殊的慈善志愿者,虽然收入不高,但十多年来,却坚持做慈善,小到几十元,多到1万元,十多年来累计捐赠了二十余万,被身边人称作慈善“痴人”。
朱志翔是江宁陆郎人,2005年,他租下这处厕所对外经营。与环卫部门管理的公厕性质不同,他每月要交水电费,所以客人上厕所实行收费制,每次5毛钱。
随着江宁的发展,商业中心转移,原先热闹的步行街开始变得冷清,朱志翔的收入也直线下降,每天只有三四十元。为了维持生计,他只能一边看厕所,一边售卖饮料。附近的环卫工人表示:虽然收入下降,但朱志翔依然乐观,真诚的对待他们,甚至免费送水给他们。
朱志翔朋友时其武说,朱志翔每到春节都会回老家,原以为他是回家走亲戚,可今年春节,他和朱志翔一起回去时却发现:他根本不是走亲戚。
原来每次春节回老家,朱志翔都是献爱心来的。时其武悄悄的统计了一下,这次朱志翔一共走访了七户困难家庭,每户都送去了红包。
在朱志翔的饮料摊上有两张手抄纸,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他资助的对象和款项,既有患病一次性救助的,也有长期助学的。认识朱志翔的人都称他是慈善“痴人”。在他们看来,朱志翔不是在为做慈善攒钱,就是在去做慈善的路上。除此之外,他还加入了江宁区慈善组织爱心群,成为一名爱心志愿者。
志愿者们说,他们会定期前往江宁各家敬老院献爱心。今年4月,他们去汤山、土桥两家敬老院,大家事先已经在群里捐过钱,统一购买了物品。可让志愿者们没想到的是,在现场朱志翔又从口袋里掏出一万元,执意要捐给敬老院。志愿者和敬老院都知道朱志翔并宽裕,都不肯收这一万块。
在朱志翔的极力坚持下,敬老院最终收下了这一万元。志愿者们算了一笔账,两家敬老院,两万元,每个人上厕所5毛钱,要4万人上厕所,朱志翔才能挣回来。对此,朱志翔并不在意,他说:自己是从贫困的农村上来的,母亲也是因为患病没钱治疗,才离开人世的,他知道贫困是什么滋味,所以那时候他就下定了一个决心。
朱志翔表示:做慈善,也许日子会过的苦一点,但却可以给他人和自己带来快乐!只要自己有能力,他会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