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 文脉颂中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徐州吟诵传承下去

2017年09月23日 06:40:23 | 来源:中国徐州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上周,江苏省徐州市吟诵的非遗传承人、92岁高龄的郭广伟老先生正式举办了收徒仪式,京剧演员出身、今年31岁的幼儿教师徐婷婷拜到郭老门下,成为他的入门弟子。其实,徐婷婷跟着郭老学艺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因为老人的身体原因,收徒仪式一拖再拖。在这场迟到的收徒仪式上,徐婷婷向师傅郑重承诺,一定会将徐州吟诵“接过来,传下去,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

点击查看原图

  为吟诵,郭老的老师遍天下 

  郭老退休前是徐州师范学院(现为江苏师大)的中国古代文学老师,而吟诵则是他自幼练就的基本功。1938年,郭广伟小学毕业时,拒绝上日伪学校,转到私塾读书,拜在徐鸿玑老师门下。徐鸿玑国学功底深厚,是桐城派的再传弟子。在跟随徐鸿玑先生学习的两年间,郭广伟接触并爱上了吟诵,吟诵为他打开了理解古典诗文深层内涵的窗口,在之后的几十年间,再也没丢下。

  吟诵是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有着三千年的历史。吟诵之诵,不是朗诵之诵。吟诵的诵,遵循传统的规则,表达诗歌的“言外之意”。吟诵在古代如同识字、写字一样,是文人的基本技能。吟诵讲究吟诵规则,要求平长仄短,依字行腔和文读语音。

  在跟着徐鸿玑上了两年私塾后,郭广伟转入教会学校继续学习。从教会学校毕业之后,他先后在无锡国学专修学院、苏南师范学院、无锡国立教育学院和南京师范学院四所大学深造,多位国学大师曾经给他授过课,沈祖棻就是其中一位。郭老说:“别人一辈子上18年的学,而我上了24年的学。所以,我的老师遍天下。” 在求学的过程中,他先后聆听唐文治、葛毅卿、唐圭璋等多位吟诵大师的吟诵,博彩百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吟诵调,即徐州吟诵。

   编著吟诵范本2000多首,还收了位教授徒弟 

  大学毕业之后,在做了两年的中学教师后,郭老调入徐州师范学院,讲授中国古代文学,课堂上的他不时地会拿出看家本领,现场吟诵,常赢得满堂喝彩。在退休前的3年,他还在学校开设中华吟诵选修课,很多学生受其影响,加入到吟诵爱好者的行列。

  退休之后,郭老先生有更多的时间做喜欢的事,吟诵更是“曲不离口”。他把浩如烟海的中华诗文分为十二类,编著吟诵范本2000多首。他吟诵诗、词、歌、赋,也吟诵散文等各类古典文学作品。他吟诵《木兰辞》、《出师表》、《岳阳楼记》等,这些不押韵、不拘平仄的经典散文,用带有唱腔的调子读出来后,更平添了几分感人的意味。

  江苏师大古代文学教授王淑梅听到他的吟诵录音后,找上门求教,拜郭老先生为师,成为他的首位弟子。在跟随郭老学习并掌握了吟诵方法后,王教授将它带到了大学讲台上。在外参加一些国际性的学术会议时,王教授也播放郭老的吟诵录音,尽量地将这一中华传统瑰宝传播到更广的范围内。

  在记者采访时,郭老现场吟诵了《诗经关雎》。虽已年过9旬,郭老在吟诵这首古老情诗时,神采奕奕,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古韵悠长,将我们带到了一个用朗读完全不能抵达的意境之中,那种意境,穿越千年,历久弥新。

点击查看原图

  为将徐州吟诵传承下来, 他有意再收一位弟子 

  郭老说,国内几位有名望的吟诵大家多用的是吴方言,而他则传承桐城派的衣钵,使用的是普通话,更方便大众理解和领悟。吟诵有吟诵规则,比如说讲究平仄,要求“平声平道莫低昂,仄声短促急收藏”,但平声拖音多长,仄声的短促多短,不同的门派各有特点,其中的诀窍只能靠口口相传。遗憾的是,现今社会知道吟诵这种独特读书方法的人越来越少,喜欢吟诵,能吟诵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如何把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带有抢救性的任务。

  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而且唯一的弟子王淑梅教授工作繁忙,为了将自己的吟诵传承下来,郭老有意再收一位弟子。他拜托老友徐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长杨春如女士为他物色一位“悟性高”的徒弟。就这样,自幼学习京剧的徐婷婷被领到了郭老面前。

  去年五六月份,师徒俩第一次见面,郭老给徐婷婷演示了吟诵,徐婷婷一听就爱上了。她说,艺术是相通的,她从小就习惯了京剧的抑扬顿挫,再接触吟诵,立即被它的古韵悠长所吸引。徐婷婷的京剧功底,让她在学习吟诵时很容易就能了解其中的规则,并熟练运用。徐婷婷每周会来郭老家中两三次,跟着他学习,帮他整理录音和文字资料;回到家中,即使是拖地做饭时也会不自觉地吟诵,进步很快。现在,大部分的诗词徐婷婷都能吟诵,接下来一段时间,郭老将重点教授她骈文和散文的吟诵方法。郭老对这位徒儿很满意,说再过两三个月,徐婷婷就能出师了。

点击查看原图

  小徒弟想让“吟诵从娃娃抓起” 

  在跟随郭老学习的过程中,徐婷婷也融入到郭老的家庭中。郭老现年92岁,仅重孙就有4个了。按照辈分,徐婷婷要称郭老的女儿为师姐,可这位姐姐大她30多岁,刚开始叫“姐姐”时她还有些不好意思,但如今师姐妹相处得像亲姐妹一样。徐婷婷每天都会给郭老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老人年龄大了,如果手机长时间没人接,徐婷婷便会担心,总要跑过来看一眼才能放心。说起师傅,她总是很自豪。“你看我师傅,九十多岁了思路还很清晰,耳朵也不背,这就是常年坚持吟诵的好处。”

  作为徒弟,有义务将师父的绝活传承下去。徐婷婷是幼儿老师,她一边学一边教,在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她会配上舞蹈将《咏鹅》、《登鹳雀楼》吟诵给幼儿园的孩子们。这种方式很受孩子的欢迎,不仅古诗记得更快了,平仄规律也比成人掌握得要快。循着这个思路,徐婷婷正在和师父筹划着编写一本关于幼儿吟诵的教材,再配上诵读音频。师徒俩都觉得,小孩子的接受能力最强,如果能让他们在幼年时爱上吟诵,这辈子可能就不会再丢,这样吟诵的传承就不用发愁了。

  采访快结束时,师徒俩一起吟诵了郭老写的一首口拈小诗。“徐州吟诵出桐城,玉振金声传美名。古彭从来多才俊,谁与郭公争雌雄!”悠悠古韵中,师徒俩显得从容又豪迈。
     (来源:中国徐州网,编辑:苏湘洋)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