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姜堰区被国家环保部
正式命名为首批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这是继国家生态区命名后的
又一国家级荣誉称号
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最高城市荣誉
全省仅有5家
苏中地区唯一
这个称号的分量有多重?
不明觉厉啊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由环境保护部考核、公示、审定,考核指标涵盖生态制度、生态环境、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6个方面十大类37项建设指标。对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考核验收标准,姜堰区37项建设指标均达到考核要求。
这个称号反映了一个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代表着一个地区践行绿色发展、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品牌象征。
其实在这之前
姜堰区先后获得了不少
以“绿色”和“生态”为主题的荣誉称号
小编今天来跟大家说说
为何这些美誉总眷顾姜堰?
听小编给你讲讲姜堰是如何拼的
2007年,姜堰区启动国家生态区创建工作,2012年12月通过省级考核验收,2013年5月获得省级生态区命名、9月通过国家生态区技术评估,2014年2月在泰州市率先通过国家生态区考核验收,2016年6月获得国家生态区命名。
以国家生态区创建为基础,姜堰区迅速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更加突出“环保优先、环境立区”理念,做到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文明齐头并进,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姜堰样板。
近年来,姜堰区整合各类生态文明建设资金20亿元,用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及工程建设;通过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引导外来资本、社会资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仅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引长江水等重点工程就已吸引社会投资近亿元。姜堰区还在全国首创村居“两委”设立生态文明委员和环境保护委员,并明确具体职责及运行奖补机制,推行“日巡查、周汇报、月总结、年考核”,填补农村生态环保组织架构空白,推动环保触角向基层延伸。
如今的姜堰
“姜堰蓝”常常占据三水天空
每当晴天出现,微信圈被各种蓝天美照刷屏。在姜堰,这个真的一点都不稀奇,好吗?因为姜堰的天空确实那么蓝!
姜堰的天为啥那么蓝?
姜堰区成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制定落实全区大气污染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工业废气专项整治、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建筑施工扬尘管控、秸秆“双禁”等工作,对全区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集中整治,年削减用煤量约2.9万吨,有效控制和减少城市燃煤污染。2016年,我区环境空气年均优良率和PM2.5浓度年均值在泰州三市四区中均排名首位。
“姜堰水”干净清澈,滋养三水大地
夏日的傍晚,去人民公园走走,晚风徐徐,小桥流水。秋日的假期,游溱湖逛湿地,清风拂面,水波荡漾。
姜堰的水为啥那么清?
姜堰区加大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力度,进一步规范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综合运用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镇村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站、化粪池等设施,有效处理生活污水;同时建立三级河道轮浚机制,近年来累计疏浚整治区级河道17条、镇级河道48条、村庄河塘289个。姜堰区在区、镇、村三级河道全面建立“河长制”管护机制,按照河道防洪排涝、环境生态、游憩休闲功能兼顾并重的思路,打造出一批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绿色生态水廊。
“姜堰绿”让你亲近三水自然风光
听鱼虾湖中欢游,时不时蹦跳进船头;看丹顶鹤、白鹭、野鸭等水鸟,蒲草丛中出没,呱呱、嘎嘎的鸟声和着哗哗水声,大自然的交响曲真的真的真的……要让人灵魂出窍呢。
姜堰的地为啥那么绿?
姜堰区结合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全面开展村庄环境大整治,大力推进农村改厕、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创成一批生态村、星级康居乡村,打造出沈高河横、溱潼湖南、桥头小杨等特色田园乡村。在主城区绿化拓展中,姜堰区提升主干道两侧及街头游园绿化档次,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完成罗塘公园、体育公园、天目山公园建设,完善十里滨河绿化长廊。姜堰区着力抓好绿色通道的绿化补植完善和提档升级工作,丰富景观植被种类和层次,建成绿色屏障1500公里;加强鲍老湖、周山河、中干河等受保护区域的保护,新建白米、沈高等5家森林公园,大力实施沟渠路堤绿化、农田林网建设、村庄绿化等,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绿化系统,森林覆盖率达25.63%。
(来源:江苏姜堰;编辑/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