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不识字”成小学生上好科学课“拦路虎”

2017年09月21日 00:48:08 | 来源:金山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qy

  根据教育部规定,今年秋学期起,小学一年级开设了科学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如今,新学期已过去大半个月,一年级小朋友的科学课究竟是怎么上的?昨天,记者走访发现,镇江市各小学一年级的科学课都已顺利开课,但在实际教学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如小朋友识字不多,对题目难以理解;良好行为习惯尚未养成,难以自己动手做实验;尤其是师资力量和设备器材的短缺,成了制约一年级科学课的最大短板。

  “我们这节课叫‘小小工程师’,那么,下面哪幅图属于工程师的杰作?”“老师,杰作是什么意思?”昨天下午,市中山路小学科学老师潘海琴在给一(1)班的小朋友上科学课(见图 古瑾 摄)。潘海琴放慢每一句话的语速,并不时就一些词语的意思解答小朋友们的提问。潘海琴在课堂上还放了一个与教材配套,关于一幢大楼如何砌起来的视频,视频里的解说比较深奥,一年级的小朋友们虽然也会不时发出阵阵惊叹,但对视频所涉及的原理却大多一知半解。

  “给一年级小朋友上科学课,是件蛮有挑战性的事,作为老师,也在摸索的阶段。”潘海琴告诉记者,科学课与语文、数学课不同,涉及观察、实验、探究等多个环节,学生们除了坐在教室里听,更应该到实验室里去做。最初,潘海琴也会把孩子们带到学校专门的科学实验室去上课,可由于一年级小朋友刚进校,很多行为习惯尚未养成,离开教室容易兴奋,光是整顿课堂纪律、组队、安排座位就得花不少时间,一堂课的时间往往只能上半节课,效率很低,无奈之下,潘海琴只好还在原教室给孩子们上课。

  由于一年级的语文课本发生变化,刚进校的小朋友不再从拼音学起,“不识字”也成了上好科学课的“拦路虎”。小学一年级的科学书共有三本,一本教材、一本活动手册、一本实验册,由于教材与活动手册同为橘黄色,封面近似,孩子们常会搞错。“虽然每个字上都有注音,但孩子们还没学到这些拼音,所以每一个字我都要读给他们听。”潘海琴说,一年级的科学课对于刚进小学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些深奥,尽管孩子们对很多知识可能并不能完全了解,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索精神,有助于帮助孩子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潘海琴是一名专职的科学老师,一周有16节课,负责一年级和三年级的科学课。据潘海琴介绍,学校共有两名专职的科学老师,其他都是由数学或英语老师兼任,“师资力量完全不足,对于重在实践的科学课堂,有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潘海琴坦言。此外,与一年级科学教材相配套的器材、设备还未跟上,也让潘海琴上起科学课来颇为头疼,“三至六年级都有配套的科学实验器材,唯独一年级没有,所以上课时做的小实验,都是我自己设计的。”

  “科学课的教学目标能否落到实处,最大的问题在于学校和师资。”我市一教育界人士认为,越早进行科学教育,越能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越有利于创造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尽快补齐师资和设备等短板,才能让科学课更好地走进课堂。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