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 祝勇《在故宫寻找苏东坡》分享会

2017年09月20日 17:20:33 | 来源:南京先锋书店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主题】

  千古风流人物——《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祝勇新书分享会

  【时间】

  9月23日(周六)14:30

  【地点】

  南京先锋书店·五台山店

  【主办】

  南京先锋书店  浦睿文化

  【嘉宾】

  祝勇,现供职北京故宫博物院。

  主要作品有:《血朝廷》《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等。出版有12卷《祝勇作品系列》。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天山脚下》总导演。

  ————————————————————

  【活动内容】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是继《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后,祝勇2017 历史散文新作。在故宫藏品中,寻找苏东坡的生命印迹,展阅宋元明书画,试图理解苏东坡与他的时代。

  作者从十个侧面——入仕、求生、书法、绘画、文学、交友、文人集团、家庭、为政、岭南,书写了苏东坡一生的生命经历。在作者笔下,苏东坡是属于人间的。他是石,是竹,也是尘,是土,是他《寒食帖》所写的“泥污燕支雪”。他的文学艺术,牵动着人世间最凡俗的欲念,同时又代表着中国文化最坚定的价值。苏东坡既是草根的,又是精英的。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祝勇著

  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在呈现苏东坡人生脉络和生命际遇的同时,作者选取故宫收藏的宋元明三个主要朝代的艺术藏品,由书、画及人,把苏东坡的精神世界和艺术史联系起来,由苏东坡个体的人生去反观他所处的时代。不单是苏东坡的个人传记,更书写了整个宋代的精神文化风貌。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不同境遇里,与他相遇。

  9月23日周六下午,我们邀请祝勇老师,带你从故宫出发,寻找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的精神世界。

  ————————————————————

  【书评推荐】

  每个人心里都该住着一位苏东坡

  文/夏丽柠

  少年读诗,读到《江城子》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时,内心不禁感叹:这个苏轼是何等人物啊!贬谪外放,尚有如此的内心磅礴,毫不颓唐,潇洒豪放,真可谓我大中华“国宝”级的人物。素不知,与我同心者岂止一人。

  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的祝勇博士,与我皆为苏轼的仰慕者。近期新著《在故宫寻找苏东坡》,是由他的专学出发,在故宫至宝的蛛丝马迹里寻找苏东坡影子的一本书。通过梳理苏东坡的人生轨迹,用书画、文字带领苏轼的崇拜者、故宫学的爱好者,以及迷恋宋代的知识分子们畅游苏东坡的精神世界。

  或许有人认为,苏轼的人生无须过多描述。出身读书世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位列唐宋八大家。二十岁初次进京赶考,便被欧阳修慧眼识才。可惜欧阳修误以为他是自己的学生曾巩,为了避嫌,取为第二名。可能没人会想到,此举改变了苏轼的一生。不仅送意气方刚的苏轼踏上了仕途,也为他颠沛漂泊的一生埋下了伏笔。

  因“反对新法”、“乌台诗案”、“斥责旧党”等原因,苏轼在杭州、湖州、黄州、汝州、常州、儋州等地迁移,其中以贬谪到黄州与儋州最为艰苦。到黄州时,他职司不管事的团练副使,既无俸禄也无职权,连家人生计都成问题。儋州地处海南,古为烟瘴之地。被贬谪此地,仅比死刑犯高一级。况且,彼此苏轼已年逾六十,他是报着必死的决心远赴儋州的。

  可诸事不利的苏轼,是怎么写出意气风发的诗句、挥斥纵放的书法?是怎么绘出石竹相宜、枯木怪石的水墨?甚至还为后世留下了杭州苏堤的景观,咬一口连心都跟着酥软的东坡肉的呢?祝勇的这本书或许就为读者解开了这些谜团。

  甫一开篇,祝勇便写道:“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被贬黄州期间,带领家人开垦城东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遂以“东坡居士”为别号。因此,自号“东坡”以前,本书称“苏轼”,其后皆称“苏东坡”。

  本书仅用“夜雨西山”和“人生如蚁”两章道明了苏轼怀才不遇,仕途不稳的人生开局。甚至不惜用“在苏轼的政治生涯里,从来没有摆脱过小人的围困”预告他的政治结局。苏轼学识过人,勤勉肯干,心胸坦然,直言谏诤,这些性格特点都说明他不适应官场小人横行的潜规则。

  苏轼与欧阳修、王安石或者司马光的矛盾都是表面上的,而真正藏在暗处的是那些前来叙情的文人。“乌台诗案”的举报者就是著有《梦溪笔谈》的沈括。记得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里有个情节:曹丕强行将公主下嫁给司马懿为妾,实则是刺探司马懿是否有谋反之心。事实上,宋神宗也在苏轼入狱之后,派人去狱中假装犯人观察过苏轼。这些作为令苏轼对官场大失所望。

  但幸运的是,缘此我们收获了一个耕田种花、纵酒放歌的苏东坡。尽管如今留存在台北故宫的书法作品《寒食帖》为其奠定的历史上“行书”第三的地位;如今日本阿部房次郎爽籁馆藏的苏轼的《枯木怪石图》,也毫不逊色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北宋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但我们仍然觉得那个情深义重,无酒不欢,鄙视一切世俗陋习的苏东坡更可爱。

  与其说苏东坡是诗人、画家、书法家、廉洁官吏,不如说他是个生活家。他的所有艺术作品无疑不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叶嘉莹先生谈及小词有言,词境虽小,却意境深远。而苏东坡却能将词写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般豪气,怪不得有人跟他开玩笑说,他的小词应该找一个蓄满络腮胡子的大汉来唱!

  他身居官位,“灭蝗,抗洪,修苏堤,救孤儿,权力所及的事,他从不错过。”可他却写了首《猪肉颂》,鼓励百姓吃猪肉,后来就在黄州发明了那道美食“东坡肉”。由此可见,苏东坡在精神和身体上是一致的,精神上的自由与无拘无束,成就了在肉体上对于美好的追求。

  如今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渡海帖》,是苏东坡离开海南的最后作品。他自知此生未必能再回中原,遂疾书,字体苍凉,遒劲有力。彼时的苏东坡已经冲破所有俗世的险阻。有高僧曾劝他在弥留之即可诵佛经以求慰藉,苏东坡却说佛祖已居我心中。他将人世的困苦和心痛都融化在心里。尘归尘,土归土,今世已出离,这才是成就他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祝勇在书的结尾写道,苏东坡作为伟大的艺术家,是仅次于上帝的人。可我想说,上帝不需要生活,但我们需要苏东坡。每个人心里都该住着一位苏东坡。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