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国家高级记者编辑研修班合影
我苏网讯(记者/钱薇) 社交媒体?大家都在用。新媒体?大家每天都接触。融媒体?多半人会蒙圈。在媒体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媒体人“走出去”看世界,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媒记者“走进来”看中国。
就在昨天(9月19日)上午,中东欧国家高级记者编辑研修班的外媒记者们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进行了交流。我苏网记者带大家看看中东欧国家媒体们眼中的江苏和江苏媒体是什么样。
立陶宛LNK电视台记者兼编辑Egle Rackauskaite(茹卡斯凯特)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的全媒体演播室很震撼我,非常现代化,感觉像是从未来回来的。我从未见过这么高科技的演播室!”说起江苏的媒体,来自立陶宛的记者茹卡斯凯特非常兴奋。她表示,此次研修班中学习了江苏媒体运营的机制,看到了很多高科技的东西,其中江苏广电强大技术设备,让她印象很深刻。而立陶宛并不像中国这样,手机客户端等等新媒体发展迅速,茹卡斯凯特坦言在新媒体这方面,她们应该更多地向江苏学习。聊起中国或者整个江苏,茹卡斯凯特则说,“我之前所想象的中国和现在所看到的,以及这里的一切完全不一样!我很喜欢江苏,尤其是那些舒适休闲的城市。”她觉得这次研修班是非常难忘而有意义的,对她个人而言也是种全新的经历。
拉脱维亚国家广播电台制作人Rudīte Spakovska(斯巴科夫斯卡)
关于媒体的发展,来自拉脱维亚的电台制作人斯巴科夫斯卡很惊讶的发现,江苏乃至中国媒体的发展和拉脱维亚媒体发展所面临的困局是一模一样的。“数字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的受众正在流失。虽然拉脱维亚和中国很不同,但我很惊讶的发现在很多方面我们是共通的。”斯巴科夫斯卡觉得在这次研修班中学到了两点特别重要的东西,一是了解中国,二是了解媒体转型。“如果要了解一个国家,首先要了解这个国家的人,人们的生活方式。我在江苏的这几天,发现身边的人都在看手机新闻,感觉江苏人对新媒体的关注度非常高,江苏的新媒体也确实发展的非常好。”斯巴科夫斯卡认为江苏媒体的转型非常成功,她需要把这些经验带回自己的国家,介绍给她们国内的媒体。
塞尔维亚国家广播电台新闻编辑主管Bojan Brkic(波肯克)
塞尔维亚的新闻编辑主管波肯克已经来中国很多次了,虽然相对第一次来中国的外媒记者,他的震惊度没那么高,但他称,每一次的研修班都让他学习到很多新东西。其中有些是可以适用于塞尔维亚的,而由于市场规模和受众群体不同,有些则需要慢慢推进。“江苏媒体合作共存的机制非常独特,同时江苏观众在媒体中的参与度非常高。而在塞尔维亚我们也做过这样的尝试,但这种改革推进比较缓慢,观众没有那么高的意愿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波肯克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看传统媒体,他们更喜欢新媒体。而江苏广电对新媒体潮流的把握度是非常灵敏的,对于新媒体整合和改革非常迅速,而且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地位。波肯克同时也提出建议,“每一个公众的媒体都应该有国际格局,需要与国际接轨,江苏广电也应该更加关注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