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当地时间9月11日,2017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纽约站活动进行到第4天,一场浸染着浓厚文化气息的中国水墨艺术讲座在联合国总部举行。主讲人是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院委会委员兼山水画研究所所长姚媛。
(图片来源于“南京周”组委会)
中国水墨画,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也称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国水墨画的作画工具是“笔墨纸砚”,其创作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而南京是中国水墨艺术历史悠久之地,当代仍在该领域担任领军力量。自宋元明清开始,南京的女性艺术家群体就很活跃。尤其到当代,她们的艺术贡献和社会影响力都颇为重大,姚媛就是其中熠熠闪光的一个,1994年毕业于南师大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师从范扬先生,姚媛在汲取中国传统笔墨的基础上,推崇绘画所传递的精神境界,打破花鸟、山水、人物画的界限,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冲击观者的视线。
(图片来源于“南京周”组委会)
身处纽约这样时尚元素随处可见的摩登都市,讲座现场却弥漫着“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浓郁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当天的讲座内容是关于东西方艺术的融合与中国水墨艺术的独立性,以及传统水墨在全球化语境中的状态。姚媛气质典雅、语调柔软,她用细腻的解读方式,将水墨的独到之处一一道来,“在东方思维里中国人追求圆满的传统哲学观”,她还现场演示了水墨创作的过程,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思路,“水墨艺术是技术和艺术的双重表达,中国传统艺术强调境界,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体现”。
(图片来源于“南京周”组委会)
当天,姚媛在现场即兴泼墨作画了一幅牡丹,作为中国无出其右的国花,唐代刘禹锡早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而姚媛笔下的牡丹雍容华贵又不失水墨氤氲自带的仙气,现场的外国朋友都被这幅跃然纸上的水墨牡丹所折服,纷纷竖起大拇指。讲座落幕,仍有不少人意犹未尽,不愿离开,和姚媛互动交流中国水墨画。
(图片来源于“南京周”组委会)
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这场水墨画交流互动活动十分成功,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姚媛带着中国水墨在纽约的“首秀”。
(图片来源于“南京周”组委会)
9月,当“南京周”成为人气飙升的热点搜索词汇,“南京文化艺术女性”这个精致族群也引来了无数双眼睛的注视。纽约当地时间9月8日下午,2017“南京周”纽约站福中•人文客厅在美国著名的地标性建筑——纽约中央火车站开幕,开幕式现场,姚媛就曾泼墨挥毫,向纽约市民演示中国水墨画的创作过程,引起轰动。当天,以“她•影响”为主题的南京文化艺术女性空间,也成了“南京周”•福中人文客厅内人气最高的展区之一,优雅的“中国风”和充满艺术文化气质的女性元素的嵌入收获大批外国粉丝。
(图片来源于“南京周”组委会)
行走其间,不管是展示古琴和昆曲艺术的“琴空间”,陈列古籍册页和专业修复工具的“书空间”,还是以围棋棋盘为场景的“棋空间”,无不令人沉醉。尤其是集结了杨春华、孙晓云、胡宁娜、喻慧、潘东篱、雷苗、姚媛南京7位杰出女性书画家的“画空间”,以卷轴、宫扇、册页等形式呈现女艺术家们的水墨画作,搭配依托画作制作的瓷瓶、杯垫、笔记本等艺术衍生品,让人一见倾心。
极具中国文化风格的水墨俨然成了这次“南京周”纽约站福中•人文客厅南京文化艺术女性空间中最受欢迎和最富想象空间的元素之一。而在联合国总部的展墙上,同样可以觅到中国水墨画的飘逸。
(图片来源于“南京周”组委会)
一场展览打开一扇窗,一幅画卷读懂一座城。联合国大厦一楼,“锦绣南京”开幕展缓缓铺陈开一张恢弘的城市画卷。在这其中,“艺术南京”版块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新金陵画派”这个优秀的女艺术家族群,充满诗情画意,十分抢眼。
早在20多年前,一群才华横溢的金陵女画家因经常在一起办展,自发结成了“三月画会”。如今,这个蜚声国内外的女性画家群体登上国际舞台,集结展示各自的艺术创作,为南京水墨代言,为中国文化添彩。她们充满创作力,笔触细腻又拥有奔放的灵魂和思想,承担其推动行业领域集体向前发展的社会责任,堪称南京艺术文化的铿锵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