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人董聿思——“南医院”学放射第一人

2017年09月13日 08:31:55 | 来源:宿迁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很多人对放射影像科医生的第一印象是“拍片师傅”,可对于那种老的放射科医生,他们的诊断水平是靠一辈子的学习来获得的。今年84岁的董聿思是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第一位放射科医生,也是宿迁学放射第一人。他时刻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他说:“每一张片子的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只要有一点疏忽,就可能酿成无可挽回的错误。”正是这份医者的责任心,激励着他在医者生涯中一次又一次地求索!

zhbu170950

  他是“南医院”第一位放射科医生 

  9月12日上午,记者见到董聿思时,他正在整理以前订阅的《中华放射学杂志》,这些杂志他从1953年一直订阅到2014年,最近还时不时地拿出往期的杂志进行翻看。董聿思一边抚摸着旧杂志一边说:“要想提高医技,就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进步。”据了解,出生在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的董聿思在15岁那年,就到了医院工作。董聿思说:“那时医院叫‘休养所’,是部队伤病员休养的地方。1948年,‘休养所’招看护员,我就去报名了。”董聿思告诉记者,他当时的工作是负责帮伤病员打水打饭,照顾他们的日常起居,住院的病人大概有30多人。随着宿迁的解放,医院从宿豫农村慢慢向城里迁移,1949年,医院跟随部队进了城,搬到了由美国人办的仁济医院里。1951年,董聿思从一名看护员变成了一名护理员,负责帮病人包扎、打针和换药。董聿思说:“当时医院里有医训班,我就边工作边学习。”

  1953年,因医院发展需要,董聿思被医院派到淮阴专区医院学放射,一学就是3年。董聿思说:“当时,我去淮阴后,一边学习基础临床知识,一边进行放射专业方面的实训。”1956年,董聿思回到宿迁后,医院开始组建放射科。董聿思告诉记者,他见证了医院放射科的从无到有。董聿思说:“1956年,医院因放射器材奇缺,放射科工作很难开展,于是医院派我和药科的一位同事一起去上海采购仪器。”

  据董聿思介绍,当时花了2万多元采购X光仪器,然后用包装箱通过船从上海运到了宿迁。董聿思说:“宿迁第一台X光仪器是通过水运来到宿迁的,同年X光仪器就投入了使用。”

  医者仁心传递三代 

  记者了解到,当宿迁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刚成立的时候,只有董聿思一名医生,他又负责“拍片子”又负责“看片子”。董聿思说:“我记得当时仪器投入使用后,诊断出的第一个病例是肺结核,得病的患者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董聿思表示,放射科成立之初,很多患者以前都没有听过“放射科”这个词,因此,没有很多病人来“拍片子”。

  董聿思告诉记者,影像诊断过程繁琐复杂,过程中除了需要强大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外,医生的责任心也尤为重要。做出患者有肺结节的判断是很容易的,只要发现有结节即可,但判断患者没有结节却很难,就需要反复地进行查看。董聿思说:“遇到一些疑难病例,需要医生综合各种信息,全方位地观察分析。”

  据了解,1995年董聿思退休。从1948年起,算算一共47个年头。如今,董聿思一家中,祖孙三代有9人都是从事医生这个职业。提到这一点,董聿思就感到很欣慰。董聿思说:“当医生的酸甜苦辣我比谁都清楚,无论是中午还是晚上,基本没有固定的用餐时间。我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其中的艰辛,所以我更为我这一家人感到骄傲。”

  作为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的第一位放射科医生,董聿思告诉记者,花上足够的时间分析图像资料,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各种检查资料进行系统详尽的分析考虑,对患者疾患的诊治是绝对有好处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董聿思说:“希望宿迁市人民医院的放射科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造福更多的宿迁老百姓!”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