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籍教授钱易上新闻联播:当了一辈子老师,很享受

2017年09月10日 21:45:18 | 来源:无锡观察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9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

  9月9日《新闻联播》用了两分半钟时间,报道了一位已入耄耋之年的老师:钱易。

  她是无锡籍著名国学大师钱穆之女

  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81岁高龄,依然坚守教学一线,还是不知疲倦的环保志士

  从青丝到白发,她是几代清华人的记忆

  ……

  “我的一生,谈不上任何的成绩,够不上大师的帽子。但有一点,我觉得非常有收获,当了一辈子教师,将近60年,很享受。” 

  ——钱易

  我从来只说家里是“半门皆教师”

  提起广为人知的无锡钱家“一家六院士”,钱易总说,我从来只说家里是“半门皆教师”。

  易生于1936年12月,出身书香门第。父亲钱穆是国学大师,母亲是小学教师,两位叔父、两位姨妈和两位舅父都是教师。

  钱易回忆起儿时生活神采奕奕,“家里兄妹虽多,但大家从父亲书房前走过都要踮着脚,不会发出一丝声响,母亲生怕我们吵到父亲读书、做研究。

  (钱穆)

  家住在有十几户人家的苏州大院里,钱易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日放学的时刻。

  “邻居们知道母亲是教师,就把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孩子送到我家上晚自习。”日子虽然清苦,但母亲教师的形象却在彼时年幼的钱易心中生根发芽。

  幼年时与父亲长期分离,钱易没有像父亲一样成为国学领域的大师。

  “说来惭愧,我对父亲所研究的国学并不了解。但父亲生前最后一篇文章讲的是‘天人合一论’,而我现在所做的生态环境保护,也信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钱易谦虚地说到,“能与父亲在这一点上契合,使我得到一点小小的慰藉。而且家里有哥哥们在研究儒学,又有孙辈学习国学相关的专业。父亲的衣钵也算是有人继承了吧。”

  “不去清华,我要去兰州建设大西北”

  1952年,钱易进入同济大学,又因为老师的动员进入了卫生工程专业。当年不到16岁的钱易也许不会想到,以后的她竟会因此与环境结下了一生的情缘。

  本科毕业后,钱易也面临着就业还是读研的选择。

  (钱易导师陶葆楷先生)

  本科毕业设计答辩的时候,清华大学陶葆楷先生被同济大学请去做答辩主任,答辩完,陶先生便让当时钱易的老师动员她来考清华的研究生。然而动员却遭到了钱易的直接拒绝。

  她说:“我不去,我不去学校,我要去兰州参加建设大西北。”后来胡先生向钱易说明了三点,激发了当时年轻气盛的钱易心中的好胜心,也就这样,钱易才选择考研,最终来到了清华。

  1957年2月,钱易进入清华园师从陶葆楷先生攻读研究生,那时,整个清华还只有12名研究生;1959年,她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至今,钱易已经在清华的讲台上度过了近60个春秋。

  清华第一个工程院女院士

  钱易是清华大学第一个工程院女院士,不过对此,她却觉得,完全不值一提,这个就是碰巧。

  “很多人认为女性不适合做科研,我坚决反对。我认为在智力上,男女没有根本差别。”

  “性别上的差别,决定了我们的社会功能不一样。有些事情,只有女的能做,男的做不了。但是在做科研上我认为没有差别。我认为妇女要挑起社会责任,包括做科研。而且在家庭生活中要多负责任。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不是说一定要超过男性。这不是比赛,只是尽我们责任,但是不要自卑。”

  谈不上任何的成绩,够不上大师的帽子

  钱易说,“我的一生,谈不上任何的成绩,够不上大师的帽子。但有一点,我觉得非常有收获感,我觉得当了一辈子教师,将近60年,我觉得很享受。”

  “因为当教师,我认识了接触了很多好的老师,包括我大学的老师,研究生导师。包括比我老的,比我年轻的,我觉得非常非常的享受。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东西。另外我认识了很多很多年轻人,这些人从当我的学生开始,做出了比我能做的贡献更大的贡献,做了很多我想做却没做到的。”

  最大幸福是后生可“慰”

  “当老师最重要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要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无论时代怎么变迁,钱易始终认为,好老师的标准恒定不变:正直为人、勤奋治学、多作贡献。如今的她,把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到了为绿色中国建设的鼓与呼上。在钱易心底,最大的希望有三:

  一是绿水青山,二是学生成才,三是自己培育的学生都能真正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担当者。

  “我还想改个成语。中国老说‘后生可畏’,但这是‘畏惧’的‘畏’,总有些害怕学生超过的意味。可作为一名老师,我体会到的是‘后生可慰’,‘欣慰’的‘慰’。看到学生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个一个超越了我,就是我最大的幸福。”钱易说。

  有些择偶标准让人失望

  钱易今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节目中,她谈到,某相亲节目上个别嘉宾的择偶标准让人失望。

  钱易说:“我看到一个女孩,她说我没有别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希望他不要是老师,无论是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都不要。”

  “这个话说得我非常感慨,我觉得社会风尚到了这样一个地步,很多人不想当老师,会非常危险。”(来源:无锡观察;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