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对我来说,《牡丹亭》是一生的缘份

2017年09月10日 20:32:40 | 来源: 江苏大剧院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白先勇与牡丹亭的缘分,从10岁就开始了。

  白先勇把这叫做宿命,就像《牡丹亭》里的杜丽娘,本应是相夫教子,三从四德的人生,可偏偏选择走出闺房,与梦中情郎幽会牡丹亭畔,也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10岁时,抗战刚刚胜利,尚还年幼的白先勇来到上海,去看梅兰芳与俞振飞演出的《游园惊梦》。那时的他不懂昆曲,本是冲着去看梅先生,却被音乐与唱腔打动,进入灵魂深处,再也无法忘却。就像佛家所言,一旦起心动念,也就有了因果。

  梅兰芳版《游园惊梦》

  从此,昆曲成为白先勇一生的挚爱。

  “对我来说,《牡丹亭》跟我不只是半生缘,而是一生缘份。”从少年时在第一次听到梅兰芳的杜丽娘,到青年时遥望故土写下小说《游园惊梦》,再到年近古稀殚精竭虑打造青春版《牡丹亭》,流传300年的梨园雅部已化为他的血脉,斩割不断。

  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一半是天意,一半是人为。

  白先勇说,自己正式开始欣赏《牡丹亭》是在2003年。“在2002年的冬天,11月左右,香港政府请我去做昆曲演讲,我觉得只是演讲很枯燥,就请了一些演员去做示范演出,请来的就是青春版《牡丹亭》的一些年轻演员。”彼时,男主角俞玖林刚刚出道,年仅20余岁,其气质演柳梦梅相当合适。白先勇又找到了与俞玖林同班的沈凤英演女主角杜丽娘。从那时候开始,白先勇就下定决心,要制作一个青春版的《牡丹亭》。

  为了打造经典,白先勇和他的创作团队遵循“尊重古典而不因循守旧,利用而不滥用现代”的原则,在书法、佛像、水墨画、古琴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根基上谨慎加入现代元素,使其回归“雅部”,并将五十五折的原本,撮其精华删减成二十七折,分上中下三本,三天连台演完,变成一出既古典又现代的艺术精品。

  “观众能坐九个小时说明戏真的好。”

  2004年4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引起轰动;同年6月在苏州进行大陆首演,同样一炮而红。随后,从台湾到香港,从苏州到北京,从武汉到兰州,再从英国到美国,青春版《牡丹亭》处处留下了足迹。十年来,青春版《牡丹亭》巡演海内外,超过50万名观众观看演出,不仅唤回了昆曲在舞台上的青春生命,把大学生等年轻观众拉回剧院看戏,也训练了一批昆曲青年演员接班人。

  “在昆曲演出史上,青春版《牡丹亭》独一无二,应有一席之地。”

  ——白先勇

  2017年9月22-24日,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将带着青春版《牡丹亭》来到江苏大剧院,连续三晚在戏剧厅为戏迷们完整呈现《牡丹亭》上中下三本,传世经典以青春靓丽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再现这段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

  2017.9.22-24 19:30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青春版《牡丹亭》

  江苏大剧院·戏剧厅

  票价:680/480/380/280/180/80

  南京市文化消费政府补贴项目

  (所有观众购9.22场次可享受30%惠民补贴,单张票价最高补贴150元)

  刘煜,优秀青年演员,工五旦。2015年拜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张继青为师。她扮相秀丽,表演细腻。擅演大戏剧目《牡丹亭》、《玉簪记》、《白蛇传》、《阎惜娇》 及《幽闺记·踏伞》、《风云会·千里送京娘》等经典折子戏。成功塑造了杜丽娘、陈妙常、白素贞、阎惜娇等人物。

  2017江苏大剧院开幕季

  (来源:江苏大剧院,编辑/夏雪)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