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举办一届的江苏省艺术展演月期间,将组织江苏舞台和美术艺术政府奖——江苏省文华奖评选。江苏省文华奖与国家文华奖相衔接,曾斩获第十五届文华大奖的淮剧《小镇》,在此之前就曾荣获第二届江苏省文华奖。
本届展演月期间,从江苏各地层层选拔的20部江苏省文华奖参评剧目将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在广大群众面前,接受人民的品评和检验。它们聚焦时代主题和现实题材,体现基层院团的生机活力,传承和振兴地方剧种,显现出江苏舞台艺术创作生产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精彩轨迹。
聚力基层院团 洋溢泥土芬芳
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现代淮剧《留守村长留守鹅》
近几年,江苏各基层院团新创现实题材剧目占全省比重超过90%。常州武进锡剧团锡剧《玉兰花开》、涟水县淮剧团《留守村长留守鹅》、盐城市淮剧团《菜籽花开》等一批深受百姓喜爱的基层院团优秀作品将参加本次文华奖评选。《玉兰花开》讲述了基层女民警患病坚守岗位,愿做群众贴心“万金油”的感人故事;曾因担纲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开幕演出而一炮走红的《留守村长留守鹅》,则是一出非常接地气的轻喜剧;《菜籽花开》在阳春三月里遍地油菜花黄的美丽景象中,更让人感觉到人心人性的美好。
它们不仅满足于对“平民故事”的演绎,也对人性的多面性、复杂性进行深刻剖析。没有大腕明星和豪华制作,但却以清新明快的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的“土味”,让本地观众觉得亲切动人,外地观众觉得新鲜好看。
现实题材亮眼 江苏特色浓郁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现代京剧《向农》
在参评文华奖的20部剧目中,绝大多数是现实题材作品。它们将“江苏故事”搬上舞台,丰富了“精彩江苏”的主题内容。曾两次担当国家级盛会闭幕演出的京剧《向农》经过反复打磨,将在展演月上再度出击,在把握传统戏曲精髓和风貌的基础上,将之与现代元素更加完美地融为一体;轻喜剧《辣妈犟爸》则以当下热议的“女娶男嫁”的婚育新风尚和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的“孝文化”两条主线的并行设置,展现当代农村人民价值观、爱情观、人生观的转变;淮剧《赶鸭子下架》让观众为形式主义带来的损害而叹息,更为加快建设新农村生态文明而欣慰。
对地域文化的深入挖掘,为艺术工作者们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创作动力和源泉。交响组歌《大运河畅想》以大运河江苏段的文化遗址和风土人情为创作素材,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认识大运河;杂技剧《小桥·流水·人家》以古典诗词为“经线”,江南丝竹、古琴、琵琶等民族器乐为“纬线”,交织成一派迷人的江南水乡风情;话剧《张骞》艺术再现了江苏南通先贤张謇“以一人救一国、以一人敌一国”的理想情怀,昭示出一个民族应有的英雄气概。
此外,典雅深邃的昆曲《白罗衫》,徐州汉乐团恢弘高远的《汉乐华章》,也将为展演月增色不少。
传承振兴地方戏 百花齐放竞风流
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锡剧《紫砂梦》
江苏戏曲艺术底蕴丰厚、精彩纷呈,现有戏曲剧种23个,其中有剧团支撑的18个,包括锡剧、扬剧、淮剧、淮海戏、滑稽戏、柳琴戏等10多个发源于江苏本省的地方戏种。本次展演月各剧种百花齐放,竞逐风流。锡剧《紫砂梦》展现了百年宜兴丁蜀紫砂壶的创业历史,更奏响了丁蜀人与日本侵略者抗争到底,用生命奏响的紫砂之歌;扬剧《完节堂·1937》对女性题材进行全新演绎,展现了镇江女性为抗日做出的牺牲贡献;《史可法·不破之城》通过对悲情“不屈将军”史可法的致敬,诠释了不屈的扬州精神;全新创排的越剧《八女投江》,既凸显女子越剧的特有艺术表现力,又真真切切唤起观众的拳拳之心。
展演月期间,江苏好戏连台,迸发艺术活力,十三市有机联动、竞相“出招”,搭建优秀艺术作品展示交流平台,让本届展演月真正成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拭目以待本次展演月20部参评剧目的精彩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