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互联网、智能制造、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浪潮,正引发新一轮工业革命,去年9月,工信部批复同意包括常州在内的苏南五市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这是我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单位创建的中国制造2025示范试点。常州市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后,在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为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探路引航。
智造引领 常州工业向中高端迈进
在位于钟楼区的捷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家用面板智能车间,这些流水线上下来的佰饰钢家电面板,是企业为美的、创维等国内知名家电品牌量身定制的。工人只要将设计好的图案输入电脑并设定参数,生产线从配色到喷绘、固化,完成一张订制面板只需3分钟。
“我们可以做到个性化定制,给家电厂家的配套,哪怕一张钢板个性化图纸我们也可以做到。以前必须要大批量的,品种单一。”常松集团捷顺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朴鲜日介绍说。
制造业与互联网加速融合,让制造更聪明。深化两化融合,推行智能制造,是常州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的六大任务之一。
常州市经信委主任朱志洪表示,常州要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和工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的建设,同时不断地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全市共建成33家市级智能车间(工厂)、24家省级智能车间(工厂),其中省级智能车间数列全省第二。全市目前共有97个“机器换人”示范项目,平均用工减员率在40%以上,能耗平均下降10%以上,产品合格率普遍提升。
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的另外五大任务还包括:
一是突破重点领域,发展高端产业。
二是深化两化融合,推行智能制造。
三是创新新型业态,发展服务型制造。
四是高效利用资源,推进绿色制造。
五是深化开放合作,培育国际化企业。
六是提升产品质量,塑造自主品牌。
重点领域先行先试 常州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
常州明确,围绕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这一战略目标,通过2017-2019三年时间,规定动作加自选动作,常州市将在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探索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今天(8月16日),市经信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常州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三年实施方案》作出解读,
明确常州将按城市分工试点主攻七大探索领域:
包括智能制造、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工业强基、高端装备突破、产业集群化发展、中小企业创业、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同时常州市还自我加压,新增了五个自选动作,包括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质量品牌提升、军民融合创新等方面。
“一是要探索打造常州高端产业发展的常州模式,主要是建设我们的智能名城,在智能装备制造和先进碳材料上有所突破;二是要在协同创新上形成常州的模式,譬如说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和引进、产学研合作、服务业制造、平台的建设等等;第三个就是要在开放融合上形成我们自已的模式,譬如说要培育国际化的产业和国际化的企业。”市经信委副主任潘仁贤认为。
从今年起,常州市、辖市(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加快发展,首次明确对智能车间(工厂)建设、智能制造服务商、工业设计、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绿色发展示范单位以及企业做大做强给予奖补,其中包括营收首超百亿企业、首次入围“中国500强”制造业等,并支持高水平创新载体建设,对获得国家级的创新载体给予奖励,对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给予支持等。
同时,还形成并将推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强基、创新载体能力建设、质量品牌提升等六个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实施新一轮“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形成推进试点示范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