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最正确的打开方式,天黑了才知道!

2017年08月15日 10:51:37 | 来源:秦淮旅游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月光落在青石板上,照着十里秦淮的千年繁华。

  夜渐深,白日里的繁华褪去,留下夜秦淮的静谧……

老门东:逛吃逛吃逛吃~美食与美景不能辜负

  青石板、马头墙

  老城南、旧时光

  一座城市,需要文化记忆,对南京而言,十里秦淮和老城南就是它的文化之根、记忆之源。

  夏季夜晚的老门东人流如织,却不似夫子庙那般给你拥挤的感觉,夜暮降临,月光照在古色街巷,照出浓厚的历史感。

  每有小伙伴来南京玩,总会带他们去老门东转一转,一路逛吃逛吃逛吃,美食与美景,两不耽搁。

  必去的一定是那先锋书店下的骏惠书屋,从内到外的一砖一瓦,一雕花一古木,都是从遥远的江西婺源而来。

  书屋是三进庭院的典型二层徽派建筑,外墙是徽派马头墙,正门由徽派三雕之一的砖雕和徽派门楼结合,门楼上采用一书卷式砖雕点缀,房屋两个大厅大量使用木雕和月亮梁,暗含学子们经过努力即将重见光明、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之意。

  骏惠书屋的雕花繁复精致,每一扇门的雕花各有主题,室内雕花人物繁多,各有渊源,每一处的看似不经意,其实都是精雕细琢,都是技艺无声的传承和文化的流淌。

  凑巧的话,也许能在骏惠书屋碰上一场大家讲座或者新书发布会,店内的许多文创周边,即使去过多次,仍能饶有兴致的逛上半天。

  从骏惠书屋出来,路过德云社,被里面传出的欢声笑语勾住了脚步,坐下点上一壶茶,手抓一捧瓜子,听着台上嘚啵嘚啵的段子,耳边不时响起一声“吁”......心情甚是愉悦!

  有条叫“南京味道”的小巷子,是老门东街区人气最旺的地方。百年老店,或是网红美食,在这里都可以吃到。

  走进巷里不远便能看到蓝老大糖芋苗,上百年的老店,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扎根四代,如果有缘的话,你也许会碰到时不时出现在小店中已年迈的蓝老大。

  煮出古老而正宗的糖芋苗,秘诀缘于一口老铜锅,如今越来越多的店舍弃了铜锅选择更方便的工艺,蓝老大家却一直延续着传统,一口大大的铜锅,就这样慢慢的熬着,熬出一碗又一碗甜香的糖芋苗。

  紧邻着蓝老大糖芋苗的,是清真老店蒋有记,如果你是老南京一定不会陌生。1922年就创立的老品牌,一代又一代传人坚守在这个小店。店里的锅贴外皮色泽金黄诱人,咬一口,皮子酥脆,肉馅喷香微甜。蘸上辣油,好吃的根本停不下来~

  还有黄勤记的凉粉、小郑酥烧饼、凉果、梅花糕……抬头看到一块博物馆的牌子,走进却发现满满的都是老字号桃源村的各式糕点。

  老门东还没逛上半圈,就已沉浸在老南京的味道里……

秦淮画舫:逛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一千八百年以来,秦淮河夫子庙始终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之一,在夫子庙的游船码头流连到傍晚,看到华灯初上,河里画舫穿梭来往,即使没读过那两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也能在脑海里描绘出那幅闲适的画面。

  夜游秦淮,画舫游船一定是最切合主题的体验,在最标志的“天下文枢”牌坊下面、文德桥畔的河边,停靠着一排画舫,角落处,就是游船码头了。

  画舫既有北方马车的华盖车身,又有南方水乡的摆渡船底,不算大,每船二十来个人,坐满开船。也有小小的乌篷摇橹船,速度略慢一些,在秦淮河划开一池灯影。

  在秦淮河里穿行的一路,跟着随船的语音讲解,从秦淮河的传说,到《桃花扇》的感叹,从王羲之的坦腹东床,到《长干行》的青梅竹马,一个往返的行程,说不完的故事,不一样的景致,一边听,一边看。游船沿途还有演员着古装在岸边,为你演绎秦淮河畔流传千年的风流韵事。

中国科举博物馆:鱼跃龙门 金榜题名

  回到岸上,不妨去中国科举博物馆里转一转,它的前身,是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

  在秦淮河畔的科举博物馆,你可以穿越千年,体验十年寒窗、鱼跃龙门的喜悦,或是饱经风霜、名落孙山的抱憾。

  中国科举博物馆主体建筑全部位于地下,本身的设计体现出“匠心”二字的真谛,从整体设计语言到其中要表现的内容和思想,都被巧妙的融合进了建筑物的每一处轮廓和肌理当中。

  科举博物馆四周环绕竹简,就像一个“经匣”,博物馆的屋顶设计是“墨池”,墨池中的水静如明镜,有着“以史为鉴”的含义;四方形的设计象征科举制度的公平公正。

  用瓦片堆积成的墙体,仔细看,就像鲤鱼身上的鱼鳞一般,象征着那些还未跳过“龙门”的莘莘学子,右手则是由竹简构成的“万卷书”装饰的外立面,构造是现代的,材料却是那样古老的物件。在魁星堂,抬头看到采用浮空投影技术呈现的点点星光,让你身历其境体验“魁星点斗”的神秘和荣耀。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