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沿海岸线利用和保护专项规划(2016-2030)》最近正式出炉。拥有江苏最长海岸线、最广海域、最大沿海滩涂的盐城,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达4971.42平方公里,占全省的一半以上。全市实施多项保护海洋生态措施,目前有的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海洋生态建设的新亮点。
源头严防,坚持规划引领实施总量控制和红线管控。为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滩涂资源,争创以滩涂盐田综合开发为特色的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盐城市沿海滩涂围垦开发总体规划》将拟围垦滩涂分为现代农业、生态修复及生态旅游、临港产业和绿色城镇综合开发四大类,每个垦区与生态红线接壤处均留出生态廊道,将东沙定位为低密度生态围垦或生态修复研究区域。
过程严管,严格海洋环境监管和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将是否符合海洋环境评价制度作为海域确权发证的前置条件,海洋工程环境评价实现百分之百。近两年,争取中央资金7530万元,实施了滨海等县海岸带综合整治与修复等一批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
责任严究,对破坏海洋资源环境行为和后果的严厉追究。射阳设立169个监测站位,194个监测项目,完成6000多个近海海域和入海河口水质监测数据。县级海洋与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在全省首家通过资质认证。加大海洋环境保护案件查处力度,查处碧海案件1起,查处违法用海案件2起,恢复海域原状2起。全市推行“双向补偿”水资源环境区域补偿制度,建设排污权交易平台,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环保“雷霆行动”,近三年共立案查处1200多家污染企业。
支撑保障,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沿海新能源发展。2016年以来全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装机总量和增量均居全省第一。全市新能源年发电近40亿度,占全市电力消费15%以上。近三年在管辖海域、河流共放流各类渔业资源苗种8亿尾(只、颗),近海的海蜇等渔业资源得到较好恢复。东台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