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了庆祝八一建军节,我市组织的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书画摄影实物展在常州博物馆举行。展览上,见证我军不同时期发展历程的各类勋章、奖章、证书、军服、军衔标志等军品实物引起不少市民的关注。这些军品实物大都是由我市80后军迷杨新文历经10多年时间收藏来的。据了解,包括在常州市博物馆展出的藏品在内,杨新文一共收藏了两千余件军品实物。一件实物,一个故事;军品两千件,故事一串串。
随着军品实物一件件增多,他成长为一名资深军迷
“小时候,梦想当兵,后来真去当了一回兵。复员后,对军队感情仍有增无减,便开始慢慢收藏一些军品。”30岁出头的杨新文是常州有名的军迷,他对军队的热爱和迷恋,从他这些年来的藏品数量就可以看出——从2007年左右开始有目的地收藏军品实物,如今,这些实物的数量已达两千余件。除此之外,他还在各类学术刊物和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讲述自己的军人情感和军品收藏点滴。
杨新文收藏的五五式陆军老军服
杨新文介绍,他的藏品包括收集抗战以来各时期勋章奖章、军衔军服、奖状证书、刊物资料和各类军史实物。
常州籍战士参军证明书
杨新文收藏的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学员毕业证章
“军品的定义十分广泛,适合我们军迷收藏的大致是见证军人战斗、工作、生活的装备、勋奖章、奖状证书、军衔标志、奖励物品、书籍刊物资料等实物,在这些实物中,见证重大军事历史事件、战役战斗、重大军事活动的物品更显珍贵。”杨新文说,自己的两千件藏品中,有几百件是比较珍贵的藏品。
“一枚徽章一段历史,一件实物一段故事,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军品承载了荣誉,见证了历史。所以,收藏它们非常有意义。”杨新文说。
五五式陆军军装,见证一位老军人革命战斗的一生
在众多收藏品中,杨新文对一件60多年前的老军服格外珍惜,每次有人来他家参观,他都把它当成镇宅之宝一样地“请”出来。
80后杨新文历经10年收藏两千余件军品实物
据杨新文介绍,这套军装是1955年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授衔授勋时所发的换装军服,主人是一位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军人,山东人,解放战争时期,他随军渡江南下,接管城市后负责维护地方秩序和肃匪清特工作。因为战功卓著,老军人后来在常州某部门担任领导职务。
后来,一次机缘巧合,杨新文通过友人认识了这位老军人。老军人得知杨新文喜欢收藏军品,非常高兴,之后多次到杨新文家中参观。时间长了,两人成为忘年交。
交往一年后,老军人说他有一套“宝贝”,想赠送给杨新文,对他收藏军品,宣传中国军队的行为表示支持。并特意交代,一定要好好保存这套“宝贝”。
原来,这个“宝贝”就是1955年老人参加第一次授衔时换装的军服。“老人保存得很好,品相很完整。当年物资紧缺,他家里小孩没有衣服穿,想把这套衣服改小,但没舍得。”
前两年,老人去世了,杨新文见到这件老军装,就会想起这位老军人。“我想对他说:我不仅要好好保存着,还要把这里面的故事记在心里,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的人知道老人革命战斗的故事!”
老报纸和老毕业证诉说当年中国人民抗战故事
在杨新文军品收藏中,纸质藏品并不是很多。所以,对他来说,每一件纸质军品收藏都显得非常特别。所以,在每次展览或者参加活动中,他都喜欢带几样纸质军品收藏。在本次常州博物馆的展览中,杨新文就带来了70多年前的《新华日报》等纸质军品。
这张泛黄的《新华日报》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的报纸,印刷简陋、纸张粗糙,粗看并无显眼之处,但是上面的一个标题和内容,让杨新文觉得非常有收藏价值。因为,在这张报纸的右上栏,文章《晋境我军时有斩获,苏南我进击金坛附近敌》讲到苏南新四军抗日作战的事迹。“我也见过不少老报纸,但在老报纸上看到讲述当时常州抗日情况的,非常稀少。”
杨新文介绍,这张报纸是在一个军迷网友那里淘来的。当时,这名网友从网上向他展示了这份报纸,但最初他并未留意。刚想拒绝时,杨新文发现了“金坛”两个字,才如获至宝,进行收藏。
除了老报纸,他还收藏着一份常州籍战士参军证明书。泛黄的四方形证书上,写有常州洛阳岑邨蒋又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黄海部队等字样。杨新文说,他曾尝试寻找这位蒋又曾老军人的信息,但都一无所获。“我想,这位军人肯定有一段英勇作战的故事。”
各种证章见证我军各个历史时期难忘瞬间
2015年夏末,北京的一位朋友打电话给杨新文,说有一套比较少见的徽章。去年年底,杨新文去了一趟北京,亲眼看到了这套徽章。
“当看到这枚臂章背面的时候,便知道其中有故事了。原来,这是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国共产党代表处臂章。”杨新文查资料后得知,军事调处执行部是抗战胜利后,为调停国共双方军事冲突而设立的由国民党代表、共产党代表、美方代表共同组成的调停机构。三方中,共产党方面因受时局影响,派驻的人数远少于国民党和美国方面。
当时担任共产党代表的是叶剑英,所以,这枚臂章背后钤印“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国共产党代表处叶剑英办公室第44号”。该臂章为棉布质地,为共产党方面代表人员佩戴,是一枚少见的历史实物。
杨新文收藏的一份“抗大”第四分校学员的毕业证也很少见。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为我党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为适应抗战形势,1940年3月,抗大四分校在豫皖苏边区的永城成立。期间,它吸收华中和江南的知识青年,在江淮平原的艰苦条件下坚持办学,共培养了近五千名干部,为新四军和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枚抗大四分校毕业证章,主章图案以风云变幻的色彩为背景,一位新四军战士背后为豫皖苏三区地图,站在红色土地上,昂扬身姿指向远方,寓意我新四军抗日力量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不畏强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此外,他还收藏了新四军华中军区胸标、新中国首次授勋所颁发的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各大战役纪念章、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兵团级军旗等军品。
“每次看到它们,我都仿佛看到我军经历的各个时期的难忘瞬间。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和我一样的感受。看到这些实物,会更加激发对这支人民军队的热爱。”杨新文说,这就是他收藏军品的最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