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科技新城。万程鹏许丛军周晨阳董辉摄
谈及生态科技新城,最绕不开的就是生态与科技两个词,如果说生态是新城骨子里的特质,那么科技创新则是新城闪亮的一张名片。正如生态科技新城党工委书记陆金龙所言,生态科技新城未来的目标定位是打造“一座年轻人梦想之城”。
一系列治理组合拳
昔日垃圾场成靓丽大公园
近年来,万福片区的廖家沟城市中央公园、扬州乐园、马可波罗花世界等景点迎来众多市民、游客,成了市民、游客度假休闲的好去处。可有谁想到,这里原来的环境并不好。“万福片区是三区交界之处,以前遍布着废旧品市场、棚户区、鱼市、汽车拆解市场等。”生态科技新城拆管办主任杜涌介绍说,2013年以前,廖家沟这一片分布着200多个废旧品市场、39家造船厂和砂石场,这些行业在产生一定效益的同时,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我们通过‘搬、拆、整、改、建’一系列组合拳,完成了环境综合整治40万平米,疏浚镇级河道21条、土方77.1万方,疏浚农村河塘88.8万方,栽植4000亩花茶果苗经济林,修复打造生态之窗体育休闲公园、跑鱼河文化公园,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通道、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更令人振奋的是,新城人仅用两年时间就关闭了“七河八岛”区域所有船厂和砂石场,昔日的垃圾场变成了竞技场、大公园。生态科技新城规划建设局局长韩青表示,新城人真正把“生态保护修复放在第一位”,叫停一切破坏岸线、牺牲环境的短视行为,计划用5至8年时间,全面淘汰区内危化企业及生态区落后产能,为绿地、水系、生态发展腾让空间。
编织“生态涵养圈”
城在绿中 绿在水中 水绿交融
了解生态科技新城的人都知道,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如何更好地保护城市中仅有的这片绿色?新城人开展了一系列行动。
站在万福大桥上远眺,两大生态廊道交汇。作为国内保护最为完好、资源最为丰富的河岛湿地以及扬州最大的城市生态中心——“七河八岛”,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通道、淮河入江水道和扬州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被誉为扬州的“绿肺绿肾”和城市“后花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城还启动建设46万平米韩万河生态调蓄公园,全年计划新建公园115万平米、滨水绿道20公里,成片造林500亩、10万株,展现城在绿中、绿在水中、水绿交融的新形象。
“十三五”期间,生态科技新城又有了新规划:以打造48公里“LOOP”环为引领,一段一段推进多样化岸线建设与展示,与廖家沟城市中央公园、韩万河生态调蓄公园、跑鱼河文化公园、生态之窗体育休闲公园等一起串连成一个水岸共生的生态绿环(LOOP),到2020年,生态岸线比例达到80%以上。
激活“科技创新”因子
新城成年轻人创业乐土
生态治理与保护如今实施得有声有色,新城在激活科技创新因子上不遗余力。如何让科技成为新城的另一张闪亮的名片?新城人科学应对城市总规与新城控规存在矛盾的现实,通过改造利用旧厂房、旧民居等闲置空间2.5万平米,成功打造了万方科创书院、扬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扬州软件园马场创业街等一批特色“两创”基地。其中,万方科创书院已经部分对外开放,马场创业街和扬大科技园已签约20个项目,进驻10家企业,力争年底前实现全进驻。位于新城核心区“创智坊”的扬州软件园,总投资65亿元,围绕“聚焦南京,对接长三角,面向海外,吸引集聚高端科教创新资源”的目标定位,打造创新创业共享旗舰社区,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
“目前,扬州软件园已被列入省级重大服务业项目,北京众创空间已进驻创业企业15家,创客近200人。今年我们将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项目招商,重点依托新城马场创业街、核心区创新海绵等过渡性众创空间,加快万方科创书院、扬大科技园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有书阅读、天使吻孵化器、南京未来网络等一批项目进驻运营,推动软件、互联网以及科技服务产业实现集聚。”生态科技新城相关负责人介绍。
拥抱“高铁梦”
打造对外第一“城市门户”
新城人的“高铁梦”正照进现实。摊开新城的地图,启扬高速、沪陕高速分别从南北穿城而过,宁启铁路和建设中的京沪高铁第二通道——连淮扬镇铁路在新城核心区交会,特别是高铁站落子新城,未来的发展不可估量。
记者了解到,坐落于核心区,融国家铁路、城际轨道、地铁、公路、公交于一体换乘的扬州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已启动桩基工程,一并建设的高铁站规模为6000平米,两站台六线,相当“高大上”。
根据建设计划,东部枢纽将同步实施地铁1号线穿越预留工程,有序开工建设长途汽车站、公交首末站和出租车停靠站等,确保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到2020年与连淮扬镇铁路扬州段同步建成,投入使用。
创智中心
新城天际线一道靓丽风景线
“在这里,高铁站不只是传统的交通枢纽,通过立体交通组织和复合功能布局,车站与街区合为一体,利用人流集散组织商务、办公、购物空间,从而打造一个市民生活的新中心。”相关负责人指着高铁片区的模型介绍说,高铁站毗邻廖家沟城市中央公园,创智中心是“高铁门户”的标志性建筑,未来这里是新城天际线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高铁站的落子,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对外交通上,未来这里20分钟到达南京,1小时到达上海,4小时到达北京,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对内交通上,新城规划了主干路、快速路等,同时拟建东西走向的地铁1号线和南北走向的地铁4号线,加快新城发展和片区融合。
2020年是新城“质变”的重要节点。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加上已落成的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未来,新城不仅具备对内紧密服务城市、对外快捷对接区域的交通优势,还具备东联西拓、北上南融的区位优势,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此聚合,必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搭建大框架
未来智慧新城高效载体
“新建新城,基础先行。生态科技新城将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全力加快江广接合部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未来智慧新城的高效载体。”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城正在超前谋划、高标准规划未来路网、地下管网和市政公用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做好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同时,突出道路先行,以加快主干道建设为重点,抓紧完成路网体系,拉开新城建设的总体框架。
“万福路、曙光路+凤凰岛路、文昌东路、金湾路……如今新城的路网越织越密,路网大骨架已经成形。”韩青表示,新城还以“海绵城市”的标准打造会“呼吸的城市”,全市首条海绵大道——新曙光路杭集段去年通车,站东路的地下综合管廊探索已展开。
据了解,今年生态科技新城将按照市党代会明确的“五年基本完成核心区基础设施”的要求,夯实宜业宜游宜居新城“硬基础”,紧扣连淮扬镇铁路建设序时,有序拉开路网框架,以服务高铁枢纽和核心区产业项目为重点,逐步完善核心区路网体系。今年新建、续建8条道路,其中曙光路北段、站西路、站北路、韩万河东路、站东路、夏桥路都在推进,明年新开5条道路,到2019年,基本建成新城主干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