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徐其崇 通讯员 韩瑜)7月31日上午,手机尾号为8503的市民拨打热线电话反映,家住湖滨新区黄墩镇曹甸村有个特困家庭的女孩范冉很争气,今年参加高考,以超出一本录取分数线19分的优异成绩,被南京财经大学录取。爸爸范伟日前收到录取通知书,心情却很沉重。他庆幸女儿考入了理想的大学,但也很难过,因为他家庭特别困难,正为女儿的学费发愁。
7月31日,记者走进范伟的家,这是一个十分简陋的家,3间破旧瓦房,没有门,窗户也破旧不堪。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唯一一样自己买的家用电器,就是充电式的手电筒。50岁的范伟是名地道的农民,80岁的父亲有多种慢性疾病,已偏瘫10多年,全靠范伟照顾,每月光医药费就要花几百元。范伟的爱人张恩菊存在智力方面的障碍,这样一个特别的家庭,贫困程度可想而知。
2016年上半年,当地政府统计弱势群体时,经市区定点医疗机构鉴定,妻子张恩菊存在智力方面的障碍。村干部也曾经找过范伟谈过话,询问生活有什么困难。而范伟却说:“我四肢健全,自己可以养活一家人的,用不着政府操那份心。”
范伟家的一切开支全靠家里的几亩地,农忙结束时,范伟打点零工。3年前,范伟帮村民农忙时,不幸伤到了右眼眶,被缝了5针。他的右眼视力下降,天黑时右眼基本上看不清东西。今年收麦时又伤到腰了,后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造成左下肢麻木不适,现在还不能干重体力活。
懂事的范冉理解爸爸一个人支撑家庭的不易,读高中期间,一直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寒暑假就在宿迁打工,很少回家。她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上学,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范冉从小学一直到初中,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高考结束等待录取消息同时,范冉还找份临时工挣钱,为家里减轻负担。收到录取通知书时,范冉激动地哭了,她说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范伟说,他女儿第一年学费是5700元,他现在实在是拿不出,他说就是砸锅卖铁卖房子,也要为女儿攒够学费,不能荒废女儿的学业。为了给女儿筹集学费,他本想找份临时工干,去应聘,用人单位见他年龄偏大,身体又不好,被婉言拒绝。范伟现在身体不好,想培养女儿,他心有余而力不足,报料人希望能得到好心人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