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从基础设施到城市风貌,从硬环境到软环境,宿迁市将“文明城市”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城乡居民可观、可感、可知的具体内容,以创建带动城市功能的完善,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创建文明城市给他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7月28日下午,室外气温居高不下,而在宿迁经开区黄河社区梨园居委会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里,却十分清凉,不少居民来到这里纳凉,看图书、练书法、下象棋,十分惬意。每到放暑假,居民朱长河都会带着儿子,来这里看书。
除了拥有一万两千多册的图书阅览室,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里,还有乒乓球室、书画室、棋牌室、四点半课堂、道德讲堂等等,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也让这里的居民幸福感满满。胡长启作为社区里的老居民,每天都会约上几个老朋友来这里练练书法、下下象棋。
今年以来,宿迁市不断加快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如今,186个村和社区完成了对分散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并建设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完善文化服务设施的同时,公共设施配套也不能落后。在发展大道与厦门路交叉口记者看到,7月初刚刚改建好的公厕已经正式投入使用。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市围绕完善公共设施配套、提升城市管理、优化公共秩序等内容,每年排定100余项文明创建办实事项目,新建改造停车场、标准化菜市场、特色餐饮街区、社区服务中心以及公共停车场等一批公共设施,建成遮阳棚、跳蚤市场等一批便民设施,城区公共厕所全部达到三类以上水冲式公厕标准且免费开放,让广大群众从城市发展中分享更多成果。
截至目前,宿迁市区共完成雨污分流区域面积127平方公里,新建(改造)管网达560公里,基本实现“雨停路干”。持续推进交通设施项目,新改建港湾式公交站台420个,新开辟公交线路41条,候车时间缩短到10分钟左右;建设50个站点、投放1000辆公共自行车,市民出行更加绿色、便捷。加快环卫设施建设,新增压缩式垃圾中转站3座,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75%以上,生活垃圾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城市环境更加整洁,群众生活更加方便、舒心。